以信念坚守梦想
日期:2015-03-13来源:复旦管院

(文/刘霄)

叶汉明:男,浙江余姚县人,1948年-195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服从国家统一分配,至东北煤矿管理局工作,1955年调入北京煤矿设计院,文革时被下放,辗转颠沛,始终工作在基层煤矿单位一线,相继在武汉、贵州水城、山东兖州等地从事调查研究工作,后于山东兖州煤矿设计院退休。

引文:我们这一辈子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在解放前日本侵略中国让我们饱受战争之苦,建国后又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我们在思想上,生活上都不是很平静,但是我们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念是没有改变的。

 

菁菁复旦,似神仙眷侣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转眼六十年过去了。六十年前,我在复旦读书的时候,环境和条件都很艰苦。那时复旦大学里没有正规的教学楼,也没有教职工的办公楼;男女宿舍都是日本人占领上海期间的军人集体宿舍和日军家属的平房住宅。

1992年毕业40周年的聚会活动时,我回来学校还没觉得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次60周年聚会再度归来,母校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校园周围高楼林立,现代化的立体交通快捷便利,住宿条件比我们那时舒适多了。不仅复旦变了,上海变了,全中国都变了,同学聚会回忆校园往事,历史的慢镜头回放着,社会面貌的大变革也在上演着。

我在中学的时候,冥冥中命运的安排让我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喻凤池。她出身书香世家,是名门之秀,我们一起考入复旦,一起进入到工商管理系学习。我们互相帮助,彼此照顾,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还共同赡养老人,生活简单却很幸福。毕业后,她随我辗转于全国各地工作,一直不离不弃,这份菁菁校园里培养出的深情让我感动不已。

 

命运颠簸,忆荏苒岁月

和同学们一样,我一毕业就搭上了北上的列车。临行前,在上海火车北站开大会欢送的画面历历在目,车过山东济南组织上才宣布我们每个毕业生被分配的工作单位。我和爱人喻凤池一起被分配到东北煤炭管理局,到职后负责每月向北京煤炭部报告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三个大煤矿每月煤炭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一年四季下矿调研,辛勤工作,本分度日。

1955年3月煤炭部来调令,把我夫妻二人调到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煤矿、选煤厂、煤矿设备制修厂等工程设计预算。当时中央计划委员会从苏联请来一批工程专家前来指导;其中有一位预算专家,每周来一次对工程预、决算的编制方法给我们进行直接的指导,我跟专家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959年苏联专家撤离回国,就是由我们夫妻二人主编建筑的机电和土建预算。

1960年国家经济建设以中小型为主的方针,撤销了北京煤矿设计院,把人员分配至五个大区所属的设计院,我夫妻二人调至武汉煤矿设计研究院。

1964年根据中央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指示,武汉煤矿设计院抽调一百多名技术骨干到贵州省水城,和其他省兄弟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起,组建了贵州省水城煤矿设计院,进行三线建设。由于水城设计院为新建单位,条件艰苦,妻子带孩子在武汉留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搞派性斗争,35岁以上的技术人员全部被赶到山上工棚内政治学习。

直到1973年设计院结构调整,水城设计院整院制迁移到了山东省邹城县,我们夫妻才得以团聚。在这座新建设的煤城我们一直工作到退休,为煤矿和生活区的建设奉献了我们的一生。

 

回望聚首,仍心系母校

我所处的年代,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才,而个人命运也动荡奔波。但是不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我在复旦学到的工商管理知识始终可以学以致用,预算管理、工程决算、工程造价工作都是非常讲求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的,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不仅教给我这些具体知识,还系统培养了我缜密的专业思维模式,这些现在回想起来,都深感不易。

这次回到母校,看到曾经的同窗好友倍感亲切。李岚清同学也回来和我们一起团聚,我们都非常激动,他不仅是我们52届全体同学的光荣,也是母校的光荣。现在,看到满脸皱纹、白发斑斑、步伐蹒跚的老同学们,这种心情难以言述。但是我还是期望三年后大家还能再相逢,共颂祖国的美好和繁荣。

我们这一辈子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在解放前日本侵略中国让我们饱受战争之苦,建国后又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在特殊的历史年代,我们在思想上,生活上都不是很平静,有教训也有收获,但是我们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念是没有改变的,在当今的高楼大厦中有我们给打造的基石,在现代先进的机器上有我们制造的螺丝钉,我们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