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分配:科教兴市的催化剂

来源: 解放日报   日期:2004年2月10日 采访对象: 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 芮明杰 教授

主持人:本报记者杨波嘉宾:芮明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郑培敏(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健军(上海致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是一个科技勃发的时代,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涌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核心是创新,关键在人才。如何通过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催化”作用,形成有效激活人才资源潜在能量的机制?记者邀约理论界、咨询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作了一番“围炉谈”。

激活财富之源

主持人: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90年代以来,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被我们重新认识和肯定;如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深入人心,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更是成为全民共识。在诸位看来,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芮明杰: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不仅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稀缺性资源。由于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如何获得智力资本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这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之所在。

郑培敏:“荣正”公司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企业家价值”问题的研究,因为企业家(包括掌握稀缺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调动领头人———企业家的积极性。只有将这部分资源激活了,企业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严健军:知识的价值正在日益显性化。十年来,“致达”从一个仅六七人经营计算机网络集成和硬件销售业务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涉足信息、电力、教育、机械房产和生物医药五大板块的科技集团。这与我们注重知识、技术和管理等智力要素参与分配,密切相关。

主持人:关于智力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总的来说,得到了进一步贯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似乎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是不是还有具体的观念或体制性障碍需要突破?

芮明杰: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现实中已有一套比较规范、且为人们所接受的做法,比如技术入股。而作为隐性知识的管理等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困难却比较多。一方面与智力资本的特殊性相关,因其价值不易衡量,所以造成操作层面进展不大;另一方面也由于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过去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资本在要素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劳动创造价值”学说的认识也使人们在很长时间中只强调劳动者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智力资本等要素在创造价值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这实际上导致我们在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党的十六大提出新的分配原则,实际上为加快推进智力要素参与分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盘活智力资本

主持人:让智力资本的价值充分显现,最根本的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强调这一点,对于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意义何在?

郑培敏:这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加入WTO后,对于企业家及其他优秀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保护我国的企业家资源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对创业型企业家价值的肯定,不仅是对其当前作用的肯定,也是对其历史贡献和作用的承认。

芮明杰:让智力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企业家才能的认定,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人才高地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因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它所拥有的智力资本的价值在国际、国内是否处于领先地位。在这方面,上海跟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强调智力要素参与分配,其本质就是要让人力资本的价值显性化,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

严健军:客观地说,国有企业在基础管理、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着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年来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呆板,难以对现有经营管理者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少,它能够运用各种灵活的管理机制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盘活企业内部潜在的智力资本。

回归价值创造

主持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能够真正将收入与绩效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关键在哪里?

郑培敏:关键是观念要突破,体制要创新,还要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事实上,那种表面一致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而让能够创造财富的人享有财富,这是衡量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尺度。因为,资源越稀缺,资源的贡献越大,其所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