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复旦-BI(挪威)MBA10班开学典礼在史带楼友邦堂隆重举行。65位新同学汇聚我院,他们大多来自知名外资企业,也有同学来自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或是自行创业者。这个平均年龄接近33岁的团队,成员平均拥有10年的工作历程,活跃在工业品、消费品制造/服务业、电讯/信息产业、零售/商业贸易、咨询、金融服务、医药及生物科技等行业,有着平均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大家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共同点亮心中梦想、开启了人生中的崭新阶段。
学前指导由BI挪威管理学院行政学院副院长Jan Ketil Arnulf教授、复旦方项目主任徐惠忠副教授及挪威方项目主任Sissel Th. Hammerstrom女士主讲,使新同学对合作项目的背景、课程以及学习情况有更为充分的了解,提前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并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快速地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
开学典礼仪式隆重而正式。挪威王国驻沪总领事Fred. H. Nomme、BI挪威管理学院的校长Tom Colbjørnsen教授、我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汪玲教授等都到场并向新班同学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及对他们未来的殷切期盼。
真切感受复旦校园氛围
典礼仪式以后,新生以小组任务的形式进行了“熟悉校园、熟悉项目、熟悉同学”的“破冰”活动,以真切感受复旦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傍晚,以“传承与分享”为主题的团队建设活动是本次开学典礼的重头戏。为了搭建新同学和老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平台,项目办公室特地请来了多位项目在读学生及校友参与此项活动。MBA9班班长朱庆和副班长印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向新同学表达了温馨的祝愿。随后,已毕业的MBA6班“最佳学生”张钧及在读班级MBA8班的马敏分别就自己在项目的学习经验和专业领域的实战经验与新同学做了分享。在传授丰富学习经验的同时,张钧表示:“我们在征程开始时要认清MBA的价值。就读复旦-BI(挪威)MBA项目需要并值得大家激情的投入。”马敏则用一个自己设计的“金字塔”模型向新同学阐释了自己在MBA学习中的预期和收获,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我们也许无法完全从老师那里得到我们想知道的,但还可以在其他同学那里听到来自不同领域的见解。”
合作源于沟通,交流创造奇迹。聚贤荟(Join & Share Salon)就是一个以项目为纽带的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聚”即Join,“贤”即Share 谐音,也是贤明之士之意,“荟”即精英荟萃。来自MBA8班的陈红明作为聚贤荟的副秘书长向新同学们介绍了这个活跃的集体的组织构架和活动宗旨,向新同学敞开了聚贤荟热情的大门。
人生又一重要旅程启航
精彩纷呈的游戏环节将整天的开学典礼活动推向了高潮。为了帮助新生们更高效地适应未来的MBA学习,项目办公室从开学第一天就引导学生培养合作共进的习惯。“一元五角”游戏锻炼了大家在紧急关头随机应变、协调合作的能力;“团队处女秀”更是考验他们短时间的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决断力。短短5分钟的时间,四个团队都设计并排练出富有创意的口号和队形。第一组为自己命名为“Team 1”,并打出了“Try to be number one”的口号。代表发言者以超群的记忆力介绍小组的每组成员,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另一小组运用充分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团队命名为“FBI”,即复旦(F)——BI的缩写,同时也巧妙地使用肢体语言表达了小组成员对未来MBA学习的希冀和寄托,即“Fun-Bridge-Intelligent”。以“Be Great”命名的“BG”小组则以5票的微弱优势险胜这一环节。游戏“眼明手快”则是考验新同学观察力、瞬间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的有趣途径;而问题抢答游戏令新同学对项目要求、学习规则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一片笑语欢声中,大家渐渐融入了复旦-BI(挪威)MBA项目大家庭,他们人生中又一重要旅程将从这里启航。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办公室
2008年6月6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