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时代—让更多人分享教育光芒

报道媒体:I时代地铁报

报道日期:2012年5月9日

报道版面:第19版

报道标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社会责任系列报道——让更多的人分享教育的光芒

报道版面:

 

报道正文:

10岁的坡稿小学学生刘宏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歪歪扭扭地填写一张表格:面对“我最喜欢的书”的问题,他有点无法取舍。在这个贵州男孩的心里,学校新建的这幢图书馆实在太“庞大”了,而那些摆得整整齐齐的新书就像是天使们的礼物,让他和小伙伴们惊喜万分。

为这所偏远山区学校的孩子们送去新书的“天使”,正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萌基金”的热心“萌友”。他们的使命与梦想就是将慈善的理念变成行动的习惯,以点点滴滴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慈善是永不消亡的事业。

 

以专业求公正

“萌基金最大的特点是专业,这也恰好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的优势所在。”2011年萌基金执委会主席洪佳麒同学骄傲地说。作为复旦-港大IMBA项目的学生慈善组织,萌基金以百分之百的透明机制、连续合理的项目运营和有效的资源整合,将每一个萌友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将爱心的付出升级为慈善事业。“在我心中,慈善是最不会消亡的事业。”洪佳麒自豪地说道。

萌基金不仅是萌友们实现慈善梦想的地方,也是他们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基于管理学院所给予的专业知识,他们从一开始就坚持以严格公正的方式来运营萌基金,实现了百分百的机制透明。“我们每一笔赞助和支出都必须进行公示,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些内容。我们只有做到完全透明,才能取得赞助方的信任。”不仅如此,萌基金的资金还定期接受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核查。

“钱是不是真的用在最需要的学生上?”这始终是萌基金反复追问的问题,也是萌友们举起专业利器来维护慈善纯净的根源所在。萌友们深信,合理、合法地将善款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这是萌基金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他们也希望以此能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正面的榜样。

 

分享教育光芒

“现在是中午了,有很多孩子留在学校。有些孩子饭盒里只有白饭;还有些孩子因为家里远,没办法带盒饭来,就这样一直饿到下午放学。我今天早饭也没时间吃,把昨天在县城买的小鸡蛋糕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吃。一个好消息是,坡稿小学正在建一个食堂……”这并不是电视台的节目报道,而是萌基金的得力干将田海亚同学的日常微博。

田海亚,萌基金的成员之一,也是洪佳麒最钦佩的萌友:“一般来说,慈善机构对于资助对象的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而萌基金却不同。总有田海亚这样的爱心人士亲自将捐款和实物送到学生身边。他自从负责贵州项目的运营来,就常常只身跑到山区里去,到坡稿、暗老、纳山岗三所小学进行实地捐赠。这对于平时繁忙的MBA同学来说真的非常难得。”

“萌芽贵州”是萌基金所开展的一项针对贵州山区学校的一对一助学资助项目,旨在帮助当地学生获得学习机会以及改善当地的学习环境。对于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田海亚完全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自将善款送到了61个孩子手中,使得他们短期内的学习费用得到了保障。除此之外,萌基金还在坡稿、纳山岗和暗老小学建立了“萌芽图书室”。

不止在贵州,萌基金还在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共建立建立了10个小学图书馆。迄今为止,萌芽项目已捐助的学校达到33所。“让更多的人分享教育的光芒”——这是萌基金的宗旨,也是萌友们身体力行的职责。

 

爱是一切的出发点

一直令洪佳麒和萌友们深怀感恩的,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他们的默默支持。萌基金的使命和理念,不仅来自于萌友们的聪明才智,也与学院大力的倡导密不可分。每当萌基金遇到困境或疑惑时,学院总是在第一时间内伸出援助之手。“老师们不辞辛苦地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难题,也帮我们宣传推广,给予我们宝贵的指导和纠正。母校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持。”洪佳麒诚恳地说。

在萌友们看来,作为复旦管院的一份子,无论是从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各种丰富活动的实践中,他们都在慢慢懂得“爱”的含义。正是以爱为起点,萌基金诞生并走到现在。出于爱心去帮助别人,其目的同样是让受助者将爱心传递下去。洪佳麒表示:“身为复旦学子,我们希望将爱渗透到更多山区孩子的心里,让他们能在温情中成长,并回报给社会以更多温情。”

如今的萌基金宛如草木初生,沐浴着日月光华一步步向前迈进。一份引导的力量,一个公平的起点,一张美好的蓝图,这是萌基金最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每一名成员都将为此而继续奋斗。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