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贤荟的HR俱乐部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聚贤荟的HR俱乐部举行了一场题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讲座,阿尔卡特朗讯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康武平先生作为演讲嘉宾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对话。有着丰富国际化工作经验的康武平先生足迹遍及几十个国家,他将有哪些关于“国际化”的心得体会呢?


阿尔卡特朗讯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康武平先生剖析国际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的那一刻起,全球化、国际化就成为一股不可逆的潮流。没有海外贸易作支撑,想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实属不易。康武平先生以2011年财富500强前十名的公司为例指出:“在这十个公司中,除了带有国家因素的中国和日本的4大公司,其余的6家全部都是有一半以上业务在海外的跨国企业”。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从长远来看,必须走向世界。康武平将“大鱼缸的诱惑”总结为五个方面。首先,扩大市场,因为只有扩大市场,才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客户,而客户的数量是获得利润多少的重要因素;其次,只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开源节流两者同等重要,而全球化提供的这个大鱼缸,可以将这两者有效统一;第三是获得国际人才;第四是获得新技术,通常,跨国企业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第五,转变业务模式的需求。国际上成功的企业,有很多成熟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生产流程,与这样的公司合资也成为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竞争能力的一条“热门”快捷之路。 

大鱼缸的诱惑如此多,小鱼们难免蠢蠢欲动。康武平以自己朋友的例子说明,“企业需要有一流的技术,本地公司则主要发挥成本低的优势,同时需要利用国际品牌,便于打开更为广泛的市场。”由此不难看出,获得新市场、降低成本、获得人才和新技术的诉求全部达到,也许不失为是一条好思路。 

实际操作过程中,小鱼们还有许多准备要做。康武平先生总结道,“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从事的职能工作本身是不变的,无论是sales、R&D、manufacturing、management support都一样。变的是市场、客户和员工”。正因为市场、客户、员工变了,文化、习惯也跟着变,语言与沟通技巧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小鱼想在大鱼缸里游得畅快,还得努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了解新工作环境的市场、客户和员工,做好大量运动前的健身操。

 

复旦-BI(挪威)MBA项目

2012年7月2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