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生产管理”是一门传统的经典的课程,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由于经济活动一直是社会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加剧,使得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制造方法的变革加快了,与之相应的生产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因此,生产管理的教材也需要不断更新,把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充实到新的教材中去。我们力求在编写本教材中能体现这个思想。本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把生产管理放在企业系统的环境中进行讨论,突出了企业的整体性。教材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管理与企业其它管理职能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二是生产管理自身的组织、计划、控制三职能是相对独立密不可分的。强调企业各职能管理的整体协调是当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是对基于泰罗科学管理的功能管理(Function Management)体系的变革。本教材在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以后各章都有系统整体性方面的内容介绍。特别是第十七、十八章,把MRPII和精益生产方式作为成功的系统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在第十九章专门讨论生产系统的改进问题。
2. 把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生产管理的第一目标加以讨论,把传统的提高效率和效益目标放到第二位,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经济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增强竞争力放在经营活动的首位,而企业的生产系统正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本教材除了在第二章生产战略部分作总体上的叙述外,在以后各章中对这个思想都有所体现。特别在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七章及以后各章有较多的讨论。
3. 突出管理思想,强调实用性。由于企业类型五花八门,生产方式各种各样,现有教材都源于机械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管理,书上介绍的方法有行业方面的局限性。如果教材在介绍方法时不注意方法所蕴含的思想,读者难以掌握本质的东西。我们认为不同企业的具体的生产方式可以是不同的,但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是共同的。所以本教材注重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对许多定量的优化方法尽可能作适用性分析。实用性还表现在加强了生产控制活动的内容。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控制活动所占比重最大,但几乎在所有已出版的教材中,关于生产控制的内容非常少,这样就降低了教材的实用价值。本教材用了五章的篇幅讲生产控制,弥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另外,实用性也体现在结合我国的实情讲解生产管理,不照搬国外的资料。
4. 本教材在把制造业生产管理引入服务经济领域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作了少说也有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近几年出版的教材中也有提到这个问题的,但仅仅提到而已,没有作进一步的尝试。本教材在强调生产管理原理相通性的基础上,在有些章节就服务企业的一般特点作说明,希望能够达到启发读者思路的效果,以扩展本教材的适用面。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大类,对服务业管理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教材仅作小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全书共有十九章,其中第十一、十四、十五章由龚益鸣编写,其余各章均由龚国华编写。
在编写中,管理学院研究生郑大兵、易卫平作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输入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书刊和文献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编者的个人经验有限,成稿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和指正。
编者
1998.1
再版序言
本书自1998年出版以来已四年有余,这四年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成为世界第四生产大国,以物质产出量计算已列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美国第一),有100多种产品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涉及家电、通讯、纺织、医药、机械、钢铁等重要行业。由于我国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大量境外资本进入我国,使世界经济的格局正逐渐发生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这正为运营管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这四年又是IT技术高速发展的四年,由此引发了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大发展,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双赢、共赢、合作竞争、竞合等新思想新概念层出不穷,新理论新方法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了。在新形势下,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为了反应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我们利用再版的机会,对全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增加了大规模定制和供应链管理两大内容。考虑到许多学校开设质量管理课程,在本版中删除了原版第十四章质量控制部分,同时还删去了第十九章生产系统改进与工作研究。
本版的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由博士生王国才编写,龚国华教授对每一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补充。
编者
200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