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业》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创业的世纪,因为纳斯达克创造了创业者迅速致富的奇迹。许多有着美好梦想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甚至抛弃了自己的学业,毅然下海创办自己的企业。创业虽然是困难的,但在资本十分充裕的今天,资本已经不再是创业的关键的问题。相对于过去,创业真的比较容易了。比尔·盖茨的神话不仅是创业者的梦想,而且也证明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知识创造能够创造出入间的奇迹,创造知识就是创造财富。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创业难,守业更难”,说的是创业固然十分艰难,但要把已经创下的事业继续发展、发扬光大,就更困难。因为创业者通常是在把一个刚刚创办的企业推向发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此时的企业就会快速地成长,于是创业者的头上戴上了成功者的光环。然而,在既定的主业、既定的发展模式和既定的管理方式等条件下,企业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因为任何一个既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不可能是无限的,更何况市场上还有众多的竞争对手。当企业已经处在增长的极限,如果下一步没有重大的变革,企业就会走下坡路。我想,此时的守业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此时简单的守业已经是守不住了,能够守住的惟一办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业。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今天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越来越短。平均寿命的缩短有许多原因,其中既有企业发展环境变化激烈导致许多企业不能适应而失败,也有企业自身决策与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失败,更有许多企业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创新而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失败的企业原因众多,但本质上无非是企业未能及时地根据环境与企业自己的战略性资源进行战略性转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再创业。如果以为企业的发展可以一劳永逸,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可以有在市场上的持续优势,那是一定要犯错误的。
何谓再创业?我认为企业“再创业”的实质是企业发展的不断阶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再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即指为谋求永续发展,企业应努力实施既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通过追求综合效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优势,以实现本企业与社会、竞争者、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共存与长期发展。这一观点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企业要由传统追求销售增长的方式向追求和谐发展的方式转变;②企业发展模式要由“守旧式”向“创新式”转变;③企业利用资源、能源要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④企业的管理要由任务导向模式向以人为本的模式转变;⑤企业竞争优势要由四要素(质量、价格、服务、时效)竞争模式向五要素(质量、价格、服务、时效、能力)竞争模式转变,不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是把企业再创业放在新经济的背景下来研究的,因为在我看来新经济的出现导致经济运行规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企业不得不面对巨变的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同时其自身生命周期本质的约束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时的企业必须变革自己方能够适应新的经济运行规则,变革就是创新,就是再创业。
何谓新经济?我认为新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形态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也是通常所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形态。判断一种经济形态是否是新的经济形态并不是简单地看是否信息化、是否经济全球化或高增长低通涨,而是应该看是否诞生新的生产方式。我认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正在产生与发展一种新的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我称之为网络技术支撑的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机器生产机器的生产方式。所谓网络技术支撑是指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是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生产平台为一体;所谓智能化是指以智能计算机为生产经营决策控制;定制是指完全按照每个个人的需求爱好来制造产品,而且可以做到大规模低成本。这样的新生产方式已经诞生并且正在发展,例如,柔性制造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戴尔公司按照
客户的需求定制个人电脑;例如,Lee公司为任何人生产独一无二的牛仔衣或牛仔裤,等等。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新的经济运行规则,对我们的社会组织和我们的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产生了与对传统的经济与管理理念、经济与管理模式、管理经验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对原来已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产生了重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状况下,我认为企业再创业的目标是通过再创业行动来超越企业原本的生命周期曲线,进行战略转型,把企业转变为适应新经济运行规则和持续发展管理要求的新企业,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当今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呈现出动态化特征,竞争能否成功,取决于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的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其行为反应能力,在于企业的高速度,这种能力是将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更迭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已经在资源配置中替代了资本起决定性的作用,知识使企业的价值倍增。由于新经济的这些变化,新企业的本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高速度公司;其二是知识型企业。
在新经济条件下,新企业必然是一个高速度公司。所谓高速度公司是指企业拥有四大机制:对市场需求变化有一个快速应变的机制;对技术进步变化有一个快速创新的机制;对知识创造有一个有效管理的机制以及对新问题解决有一个快速决策的机制。
知识型企业是新企业的另一本质表现,具体有以下四方面:①企业的员工为高学历高知识的知识员工;②企业生产要素中决定配置的是知识;③可以快速创造新的知识;④知识创造导致企业的价值倍增。
始于2000年的创业浪潮导致了管理学术界开始的创业理论的研究,一些商学院甚至开始建立创业研究中心,并引进外国的教材,为学生们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这样的研究是必要的,因为中国稀缺的已经不是资本,而是创业者与创业精神。不过对我而言,我的兴趣一直在企业的持续发展的研究上,因为自从我的那本《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出版之后,我经常会被企业家们问起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企业做到这么大的规模,就再也不能发展了,甚至有下滑的可能?这究竟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几句话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实质,在我看来就是企业如何突破其自己增长的极限,如何进行战略性转型,如何建立自己的持续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地发展。如果企业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如此的话,那么,企业要能够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业,即不断地再创业。
于是,我想是否可以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再创业的理论与策略,作为对创业研究的一种呼应。在2001年夏季的一天,我在上海长海医院的临时病床上给我的博士生们布置了研究任务,他们是王国荣、方统法张振宇、王嫱、董静与李鑫,因为那天他们到医院看我。之后,在我的不断督促下,他们先后完成此书的初稿,那大概已经是2002年的冬天。我申请了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的著作出版资助,结果获得了资助。根据要求,我开始花功夫在初稿的修改之上。原以为修改工作可以在2003年的暑假中完成,结果未能如愿,因为今年我的女儿要参加高考。在未知道确切的入学事宜时,我和妻子心情不定。好不容易盼来好消息  ,女儿不负众望考取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专业。高兴还未过几天,香港中文大学来上海,要在复旦大学新录取的学生中招收奖学金学生,而女儿有了面试的机会。就这么着,一直到女儿乘飞机离开上海去香港,此时暑假已经悄悄过去,书稿尚未修改完成。
开学后,工作十分繁忙,除了原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我又应学校的要求主持我校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的学科建设工作,为了这个学科的下一步发展,我开始了各项工作,好在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一直到11月中,我才有点时间,于是下决心要在本年底完成此书稿的修改。
感谢经济管理出版社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出版社勇生先生的工作,此书的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与女儿对我的一贯理解与支持,因为多年来我牺牲了许多原本应该与她们共享的时间而埋头在自己的小书房,现在想来这种代价是很大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
芮明杰
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3—1 2—31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