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今,我院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国际高等级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发表或已被正式接受。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是一本致力于在制造业、服务业运营管理的标杆性学术期刊,被收录在UTD24本期刊内。UTD24本期刊是全球公认的商科国际一流期刊。
我院管理科学系戴悦和徐以汎老师的论文“Competitive and collaborative quality and warranty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已正式发表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第21卷第1期。该文章针对工业界普遍存在的、供应链中的费用分担争端,综合考虑了定价决策、产品质量决策和售后服务决策,分别从供应商/制造商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研究如何决定售后服务期限和范围,以及如何分担售后服务成本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当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谈判能力相当时,按照双方利润成比例分担成本是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公平交易”。
同时,管理科学系陈祥锋老师和统计学系肖志国老师的论文“The roles of bank and trade cred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evidence”已被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正式接受。此篇论文主要探讨一个零售商可能是资金不足的,于是它需要向银行借款或者向供应商借款(贸易信用)。研究了需求不确定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如何影响零售商的借款策略。假如,零售商只能通过单一渠道借款时,当贸易信用市场的竞争程度比银行信用市场高,那么零售商偏向贸易信用渠道借款;反之,零售商借款渠道的偏好则取决于两种信用渠道被挪用的风险水平;假如,零售商可以同时通过两种信用渠道借款,研究表明,当银行信用市场的竞争程度比贸易信用市场高时,随着零售商自有资金下降的方向,零售商会用先借银行信用再借贸易信用(耗尽银行信用额度,不足贸易信用补充),接着转向先借贸易信用再借银行信用(耗尽贸易信用额度,不足银行信用补充,直到双方信用额度用尽)。相反的,当贸易信用市场的竞争程度比银行信用市场更高时,零售商则仅仅采用贸易信用渠道。另外,论文利用中国674家上市制造商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当企业自有资金较少时,两种信用渠道是互补关系的;而当自有资金增加时,两种信用渠道的关系为替代的。
另外,陈祥锋老师还有一篇“Equilibrium financing in a distribution channel with capital constraint”也已被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正式接受。该文章探讨的是很多零售商在向上游生产商采购产品时经常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一个简单供应渠道,其中包含一个生产商和一个资金不足的零售商。其中,零售商可以向银行或制造商借款(即贸易信用)。论文研究表明,当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低于一定的阀值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愿意采用贸易信用形式,否则双方更愿意采用银行信用。其中蕴涵的原因在于,当生产成本很低时,制造商可以激励零售商采购更多产品,采购量甚至比没有资金约束时更大,并且,制造商能够承受零售商违约时引发的信用风险。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出现资金不足时,论文研究还表明,当生产成本很低时,采用贸易信用会使得渠道整体的利润更高;反之,采用银行信用会更好。论文进一步说明,当市场需求不确定增加时,或者零售商的自有资金更大时,生产商提供贸易信用的激励会下降。
以上这两篇文章近期在SSRN网上均位列下载前十位的文章,从客观上说明了国际同行对此研究问题的兴趣。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