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之才,制胜之道——
复旦大学首届EMBA开学典礼
2002年11月28日,复旦大学首届EMBA开学典礼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二楼大宴会厅举行。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和133名来自各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共200余人出席了开学典礼,庆祝复旦大学首届EMBA项目盛大开幕。
EMBA全称是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与普通MBA项目相比,它面向企业和政府组织内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士,旨在为其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国际化的现代工商管理教育。EMBA在中国MBA教育中虽然还只是个年轻的项目,但是由于它施教对象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基于十多年来举办高水平MBA教育的经验以及在与国际顶尖商学院合作过程中积累的优势资源,在进行了长期的筹备之后,成为全国高校中推出EMBA项目的先行者。
此次通过报名和考试筛选的133名学员全部来自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工作16.5年,平均拥有11.3年的管理经验,其中任职集团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学员比例高达84%,不少人都是所在企业的核心领导。那么对于这些身居要职、事务烦身的老总们来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之后重返校园,他们将如何应对EMBA的学习、而EMBA教育又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EMBA之所以和普通MBA教育不同,施教对象不同只是外在表现,两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更是有着显著的区别,EMBA更注重对学员战略思维和领袖才能的培养。面对2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崛起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高层管理人员迫切需要系统学习崭新的管理知识,重塑战略视野和驾驭全局能力。复旦大学此次EMBA教育在招生伊始就直接打出了塑造“将帅之才”的办学口号,阐明了复旦EMBA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层次。
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何才能将教学目的落实到教学课程实处呢?据悉:复旦大学EMBA项目开始了与全球同步的最新管理课程,采用最前沿的教材和案例,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出了EMBA的特色:除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商务英语,还开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管理、新经济时代营销管理、领导的理论与艺术等11门核心课程以及企业环境和企业家论坛、
全球供应链管理、网上商务战略与模式等11门选修课程。24门课程的设置基本涵盖了现代社会高层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由于参加学习的老总们特殊的工作背景,EMBA也将采取特殊的授课方式。每位学员必须在所有24门课程中修满18门课,每月集中授课一次(周五周六周日周一),4天连续上课,全部课程20个月完成。教学方式将主要采用案例教学、
管理实践、小组讨论、项目作业、经验分享、著名企业家论坛和境外学习考察等方式。课程结束后,学员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论文采用结合管理实践的专题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等形式。学员在学完所有规定课程,所有课程合格并且完成学位论文后,将被授予复旦大学MBA硕士学位。
特殊的学员背景,在师资力量上对办学单位提出了特殊要求。为了确保师资力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挑选师资的标准远高于教育部规定,授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95%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100%,聘自国外或境外著名商学院、有较好EMBA教学经验和声誉的教师占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多年来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等数十所国外或境外著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此次EMBA项目也聘请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何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陈松男等十余位世界级教授为学员们授课。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扎根本土的成长环境,复旦大学EMBA项目为学生聘请的海外知名教授不仅有一流的学术和教学水平,更具有华裔背景,亲切的母语教育和立足本土的管理文化,相信能使他们跨越语言隔阂,更好的与学生直接沟通和交流,确保学员享受最大化的课程价值。
以高质量的生源为基础,有特别聘请的高水平中外教授为支撑,加之以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复旦大学EMBA展示了崭新的教育前景。相信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学员们能够使自身的管理素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复旦大学的EMBA教育也有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既拥有全球战略视野、又深具本国实情见解的领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