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员的第一课

作为培养国内大中型企业将帅之才的复旦大学EMBA开学了,其学员大部分均是重量级的集团总裁、民营企业的高管以及上市公司的老总。简而言之,均是企业界的腕级人物。面对不同背景、不同领域及不同需求层次的这些“大”学生们,如何开好EMBA的第一课,对任何一个首次举办国内EMBA的管理学院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12月13日至16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二)班的第一门课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开始了!

第一门课为“总经理高级会计”。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主讲。尽管从课程名称来看,很可能是一门非常必需但又可能是极其单调与枯燥的课程。但作为中国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来说,李若山教授还是显得非常胸有成竹。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多次出国留学经历与长期在会计师事务所的磨练,使得他积累了深厚的会计理论底蕴与实践案例。从他发给学员们的讲稿来看,他已作了精心准备;200多页的幻灯片、数十个国内会计案例;三四份用于讨论的作业案例,在学员们上课前已分发到每个人手中。

早晨8点30分,授课开开始了,学员们都放下了习以为常地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架式,一个个象小学生那样,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于是乎,李教授从朱容基总理的题词“不做假帐”开始,到企业的三张报表的勾稽关系。从红光实业的虚假报表,到经理人员的诚信。从企业财务危机征兆,到会计舞弊的控制、从企业的资产重组到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从理论到案例,从国外到国内,深入浅出,娓娓有序。讲到精彩时,学员拍案叫绝,掌声响起。讲到悬念时,学员凝气屏息,全神贯注。讲到幽默时,学员举座失笑,满堂捧腹。讲到要害时,学员疾笔奋书,抄录不已。不知不觉,一晃就是七个小时。一天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但学员们个个觉得意犹未尽,丝毫不觉疲倦。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时不时围着李教授不断地讨论。晚上是案例作业,实例来自于目前正在审理的大庆联谊虚假会计报表案,要求学员分别是原告、被告以及法官的身份,分组讨论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它会引哪些社会问题等。由于作业贴近现实、贴近企业。学员们对这样的作业饶有兴致,每个小组都几乎讨论到深夜┅┅。

第二天,又是七小时的课程,由于李教授在讲授会计知识时语言幽默、恢谐有趣。时不时随手拈来既贴切、又深刻的企业会计案例,不仅让学员领悟到会计知识的真谛,同时,又学到了进一步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良方妙药。在讲课时,李教授还时不时拿出一些看似简单、但又有相当实践意义的会计案例,要求学员们在课堂上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现场模拟回答。尽管这些学员们的回答非常令李教授满意,但李教授的事后对案例的总结与提练,又使学员们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很快!四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每天七小时的课程与晚上二小时的案例讨论,不但没有让学员们感到枯燥与厌倦,反而使他们兴奋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四天课程中,李教授几乎用了近30多个案例,且绝大多数案例均来自于我国企业内部。由于这些案例穿插有序,与会计知识巧妙结合,且又与学员们的背景非常贴切。使学员们感到收获颇丰。

最后,当四天课程结束后,按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惯例。学员们要背对背地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既是学员们真实反映自己意愿的机会,也是任课教师最忐忑不安的时候。EMBA课程是否时有所值?(学员们用了四整天的时间)课程内容是否达到学员们的期望?讲解的方法学员们是否满意?┅┅。然而,当所有的学员将教学评估的表格交上来后,其反映令人惊喜。所有的学员使用了几乎所有的赞誉之词: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课程;深入浅出、言之有物;这样的课程太好了,希望今后的课程都是这么上;既有理论、又贴近现实;┅┅。总而言之,所有的EMBA的学员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觉,那就是----非常非常满意。

当我们最后采访李若山教授对上EMBA课有何感想的时候,略显疲惫的他,用嘶哑的声音告诉我们:有人认为EMBA课是贵族教育,于是乎在教育环境上大下功夫,又是服务生,又是五星级宾馆。也有些人认为EMBA教育是拿金钱换文凭,于是乎,在收费上大做文章。而我认为;复旦大学的EMBA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企业集团的将帅之才。而要做到这一点,课程质量应该首当其冲。为了上好这四天课,他与他的十几个博士生弟子,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了许多课件、收集了他们历年来发表数十个国内会计案例,通过消化整理,形成了EMBA的课程大纲。在讲授时,既要注意内容丰富深刻,但又要注意表达风趣幽默。只有这样,才是中国的EMBA课程。才是复旦大学的EMBA课程。 这就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第一课。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0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