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年度经济人物 新管理者的“梦工场”

      

      来源于:《东方早报》2005年1月10日

    采访对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薛求知教授

 

    年末是各大媒体开始忙着盘点和总结的日子,2004年12月28日晚,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各个奖项在北京饭店揭开谜底。李金华捧走了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此外,他还和周小川、王宪章、胡茂元、麦伯良、李东生、杨元庆、侯为贵、郭广昌、马云等10人分享了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网络英才马化腾异军突起摘走年度新锐奖,中国消费者协会众志成城挑战“霸王条款”领走社会公益奖。
    作为中国强势媒体,央视主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历来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在林林总总的排行榜中,这份重量级的榜单是否足够的公正和权威?这份榜单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这是否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这些排行榜的宠儿,是否会成为新的明星?而央视是否会成为新的“造梦工场”?


高官上榜,新标准打造新榜单


在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琼看来,政府官员的上榜是个很大的不同:“首次有现任政府官员入选,而且是两位,占到20%;二是首次没有学者入选。”
    据年度人物评选总导演石世仑介绍,今年的人物评选标准与以往相比有新的内涵。本届标准为:“创新、责任和健康”。对社会责任的强调,暗含了“企业公民”的概念,考量企业和企业家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他们是否在企业的发展中重视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和弱势群体。而今年“健康”概念的提出,是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在此之前四届的评选标准都是很相似,影响力、前瞻性和创造性是前几年共同的标准。
    经济频道节目总监梁晓涛这样解释上述的三个标准:“影响力:他们的工作,在当年中国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前瞻性: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新观念、新潮流,预示了中国经济的某种趋势;创造性:他们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开拓出经济领域的新天地,为中国经济做出了独到贡献。”上述的标准在2004年的评选中显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官员入选是百名评委根据2004年经济形势和现实情况投票作出的判断。在2004年经济生活中有两大主题:一个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一个是宏观调控。评委显然注意到了这个特点。”梁晓涛说。
    不得不承认,央视在2004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评选中还加入了另一条标准:“我们关注在2004年中对中国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事件,这个事件中的当事人或者说是主导者,不管什么身份,应该说都有资格进入年度人物评选的范围。今年的23名候选人都是百名评委根据今年的评选标准投票产生的。”
    在张琼看来,上述的标准直接导致两位政府官员李金华和周小川的当选。“虽然有媒体对李金华是否应该参加年度人物的评选持保留态度,但是他在整个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确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往政府机构多抱一种消极态度,或者不屑一顾,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参评,多冷漠待之。或者有的想参与评选,但顾及各种因素不得不放弃,总之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次高官当选,可以当作是政府官员置身公共论坛,接受公众评价,亲近民众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当选十大经济人物具有深刻的标本意义。”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薛求知教授对李金华的当选同样持赞成态度。他表示,更多的应该考虑李金华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而非其背景,他认为对李金华的评价比较中肯,“突破障碍,让公共财政更加透明,坚守诚实,不打折扣始终认真。一个人和八万审计干部,共同担当国家的啄木鸟。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维护国家利益,是重于泰山的责任”。
    “虽然看似做了职责范围内的事,但实际上也提醒着社会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薛求知这样概括。
    张琼同时还认为,这些不同还反映着200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搏与前几年的差异。2004年的上榜人物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经济基调。
    在“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榜单上,有半数的上榜人士来自民营企业。当时,央视经济频道作了以下的报道:“和前三年不同的是,今年最终登上颁奖舞台的经济年度人物,有半数来自民营企业。蓬勃兴起的民营经济,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推上了中国经济的前沿,同台角逐经济年度人物的桂冠。在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录制现场,民营企业家的面孔明显增加。创造了48.5%的国内生产总值,上缴了37%财政税收的民营企业集体入围,成为本届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新亮点。”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也表示,“民营经济是我们经济向好的发展接近高速增长的主力军,这种情况、这种结构是反映了我们经济的实际。”
    但是在“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榜单上,来自民营企业的“年度人物”要比去年少2位,虽然仅仅是2人的差别,但关于“民营企业是否没有去年受重视”的说法还是不胫而走。对此,薛求知认为,这个偶然性的因素更多一些,他表示:“民营企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低估。2003年和2004年有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带头人上榜的数字变化,也是与当年的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2004年,一些大型国企的表现的确比较出色。出现这种差别,更多的是巧合,而非必然。”


这个榜单,缺少学术界的声音


“上榜只能代表他们的过去,不能把上榜的人物或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薛求知教授第一句话就否定了记者的说法。
    “毫无疑问,这个榜单对个人知名度的提高有帮助。但是否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尚且不能定论,对有些企业来说可能风险很大,未来还需要持观望态度。”他举例,“李东生指挥全球最大彩电企业转战法国,组建了TCL-阿尔卡特移动有限公司,造就了一个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七的手机制造商。杨元庆执掌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的全线PC业务,这个蛇吞象的故事让世人瞩目。”
    “上述两家企业虽然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对国内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事实上,正因为他们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这两家企业未来的风险很大,企业未来走向如何,要靠自己来把握,上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毕竟做实业的还是要看实力而非其他。”薛求知补充,“如果战略和内部事务处理不当,对企业来说,也有可能是‘盛极而衰’。”
    “能够上这个排行榜的人,说明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更像是个表扬过去成绩的榜单,而非能够预测未来的走向。”
    “至于他所在的行业是否在未来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同样不能断定,行业是否繁荣毕竟是靠企业和市场来决定,未来能够成为‘星’,主导权还是在自己手中。”薛求知这样总结。
    在张琼看来,权威媒体传播的观念和塑造的榜样对社会公众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它在公众心目中的权威程度也受它们传播内容的反作用。是不是“星”,公众心目当中自有一杆秤,媒体可以把“星”推上前台,但掌声还是发自公众。“从2004年央视推广的评选价值观来看,我认为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鼓励创新是提倡改善增长的方式和质量,摒弃粗放型、资源高消耗的增长方式,提倡集约型、节能型的增长方式,提倡科技的进步。强调责任,是提倡良好的价值观,在企业则是商业伦理———企业家的入门课。鼓励健康发展,就是鼓励赚取阳光下的利润,鼓励持续、协调、健康地成长,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还是企业。”
    “对于企业家来说,没必要沉醉在过去的成绩中,只有放眼未来,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星’。”张琼这样表示。
    在薛求知看来,这个榜单让人遗憾的地方在于“缺少学术界的声音”。“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角色,学术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介绍,在国外,学术界都作为除了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第三种声音,类似的排行上都有学者的名字。“之前几届都有学术界的代表,但对这一届来说是个遗憾。”
    “首次没有学术界人士当选。”这是张琼从这次榜单中发现的另一个不同,她赞同薛求知的观点“推动年度经济发展的人物肯定不止是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作为第三方的学者更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因此,他们对经济的发展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学术界的影响不容忽视。”
    “缺少学术界的席位也算这次评奖的遗憾吧,渴望看到明年的评奖能够弥补。”张琼表示。


胡茂元:想让“凤凰牌”汽车飞起来


30年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