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EMBA四班迎新联谊午餐会暨民族音乐欣赏专场举行 6月5日中午,史代楼9楼大厅传出阵阵悠扬的丝竹之声。这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迎新联谊午餐会暨民族音乐欣赏专场的现场,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奥林EMBA 4班和首届传媒EMBA班近百名学员齐集一堂,享受复旦大学民乐团带来的民族音乐的盛宴。
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共同主任周蓉副教授介绍,这次音乐会是为了迎接奥林班的新同学特地举办的。而传媒班的同学里不少更是颇具鉴赏力的专业人士。优雅动人的民族音乐为新老学员的交流联欢创造了热烈而不失典雅的氛围。尤其对于奥林班里的外籍师生而言,这是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独特风韵的绝好机会。
演奏开始之前,作为学长学姐的代表,传媒班的陈超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在复旦EMBA学习的心得感受。“我在复旦有两大收获,” 陈超真诚地说,“第一,我收获了梦想成真的机会,进入了一直向往的复旦大学;另外,我也从同学们中间获取了动力,他们在学习中迸发出来的创造性,很给我启发。”陈超建议新同学享受在复旦的每一分钟,更加主动地争取更好的表现。
奥林班的新生发言代表是来自香港路透社的Mr. Hector Ortiz,他对来自复旦大学首届媒体EMBA班同学的问候表示了感谢。 复旦大学民乐团的演员用流利的英语向师生们介绍了各种民族乐器后,奉上了一台精彩的演出。他们演奏了《花好月圆》、《喜洋洋》、《赛马》等经典的民乐曲目,新民乐《行云般的流水》和《昨日》更是让人耳目一新。铮琮的琵琶和扬琴声有如珠落玉盘,笙如行云,筝如流水,二胡的动人旋律更让人想起“昆山玉碎凤凰叫”的诗句。会场余音绕梁,听众们无不沉醉其间。
这些年轻的演员都是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却有着不输给专业乐手的水准,不少人拥有民乐考级的十级证书,曾多次出访国外。他们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身为上海电视台副台长、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总监的滕俊杰是传媒班的学员,由于与复旦民乐团有过数次合作,滕台长对这些小演奏家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出身音乐世家。欣赏过无数专业音乐演出的他对复旦大学民乐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复旦大学不仅有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悠久的历史,艺术教育也闻名于世。这支民乐队的素质非常优秀,他们的演奏水平让我感到惊讶,焕发着一种强大的艺术感召力。” 精彩的演奏同样给在场的外籍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奥林班的Ray Sparrowe教授对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欣赏中国民乐,他最喜欢的曲子是雅俗共赏的《赛马》,最喜欢的乐器是阮。在古老的东方民乐中,Sparrowe教授隐约感受到故乡的旋律。“和东西方乐器相比,我认为某些中国民族管弦乐器和西方的三四百年前的一些古典乐器很相似。你会发现一种叫“vibes”的乐器和你们的扬琴很像,所以当你欣赏中国民乐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好像置身十五十六世纪的英国或德国的贵族家庭或宫廷中,聆听管弦乐队的演奏。”他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奥林班课程教育中,除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中西交融的文化熏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奥林班不仅仅是一个合作项目,更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周蓉老师表示,这样的演出,能够让EMBA的中外师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复旦、了解在复旦的深厚底蕴之上培养出来的学生。
同样,在整个EMBA课程中,艺术修养的锻炼也是课程的必要补充。学员滕俊杰非常赞赏EMBA项目组组织这样的活动,他说:“EMBA教育是在培养有拓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要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掌控。如果对艺术毫无自觉的话,不可能创造这样的价值。” 据负责复旦EMBA项目的李萌娟老师介绍,艺术鉴赏活动也是复旦EMBA教育的一个传统,以前就曾经组织学员欣赏京剧表演,之后还计划举办歌剧、交响乐、昆曲等的鉴赏活动。
复旦大学奥林EMBA
2005年6月15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