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来了!”
——百年校庆管理学院校友回校侧记

9月24日,复旦大学迎来了她百年华诞的庆典日。上午8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学院校友们陆续回到母校,共襄校庆盛典。“我们回来了,我们回到母校了!”学院内到处洋溢着这样的欢声笑语。
穿梭于校友聚会中的我们,记录下他们聚首校庆的一个个精彩镜头——
 
“变化太大咯!”
走进李达三楼204教室,放眼望去,全是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他们有的在翻阅校友纪念册,感慨当年的峥嵘岁月;有的在与昔日同窗畅快聊天,追忆当年的意气风发。场面显得既宁静又热闹。其中,工商管理系50级的三位校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校园的变化。年过七旬的王晋校友对此感慨颇多:“我们是53届毕业生,五十年后的今天能在这里聚首,既感到非常高兴,又感觉实在不容易。”他回忆起毕业当年,服从组织分配去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东北一呆就是25年,经历了国家的“一五”、“二五”和“三五”计划,直到80年代末才回到上海。复旦90周年校庆时,他也曾回到校园,“那时的复旦还只有300亩地的面积,现在不得了啊,占地1300亩。变化真是太大咯!“你看我们管理学院,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是管理系,现在成了世界知名的管理学院。李达三楼,史带楼多气派,条件多好!”旁边的沈兆熊校友更是语重心长:“复旦变化真是大,尤其是我们管理学院。看到母校发展得这么快,我们这些老校友是打心眼里觉得高兴!现在学习条件比我们那时候不知道好了多少,你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要好好珍惜啊!”
 
一本珍藏50年的纪念册
梁连珠校友是54届的毕业生。当我们走近她时,满头白发的她正戴着老花镜,翻阅着一本小册子。她边指着册子,边感慨地说,这是她当年从复旦参军时,同学们送给她的签名纪念册。她保存了50年,今天特意带过来,对着册子上的名字,寻找当年的同窗。这本已经发黄的册子上留下了很多人的名字,前面还有当时的校歌和《青年之歌》。当年,梁连珠校友就是唱着这些歌,带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踏上抗美援朝战场的。回忆起当年意气风发的场景,老人不禁激动万分,哼起了当年的《青春之歌》。“今天回想起来,感到特别的激动。要知道,我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在复旦接受的。当时我都是瞒着母亲报名参军的,当时就做好了随时为祖国牺牲的准备!”老人感慨地说,“今天对着这本册子,找同学的名字,好多同学现在都已经不在了。而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就是为了纪念当年我们美好的同学时光。我感谢复旦,她给了我最灿烂的人生教育。这本册子我还将继续珍藏下去。”说话间,她在本子上找到了一位男同学的签名,正巧这位同学在场,“对,就是他!”于是赶忙与那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者打招呼,热情握手,场面甚是感动。百年校庆为这些老校友们创造了一个绝好的重逢机会,看到此情此景,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缅怀复旦历史,骄傲管院人
9点30分,在史带楼友邦堂内,聚集了各系的博士、硕士校友。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收看着百年校庆庆典大会的视频转播。屏幕上出现的“马相伯”、“李登辉”、“邵力子”、“于佑任”等一个个复旦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让这些校友们在回顾百年校史的同时,更加感怀校园时光的宝贵。一位2003届复旦经管博士说,“我现在在同济做老师,这次本来要出国的,为了百年校庆,特意推掉,赶来参加此次盛典,就是为了重温一下复旦百年的辉煌历史,重温自己作为一个复旦人,作为一个管院人的骄傲和自豪!”校友刘卫国说,“作为一个复旦人,曾经在管院学习生活四年,复旦永远是我精神的家园。祝福母校复旦能够在新的一百年取得更大的成就,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当屏幕上出现李岚清同志出席百年校庆纪念会的镜头时,友邦堂立即沸腾了!李岚清同志是复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52届校友,他是我们所有复旦管院人的骄傲!当屏幕上78级校友张守正说出“我是复旦人!”这句话时,在场所有的校友们同样为之一震:我们骄傲,我们同时复旦人,是复旦管院人!
 
一家老小聚校庆
穿梭在学院里,不时会发现这样的身影:中年父亲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年轻的妈妈抱着还只有几岁的孩子,年老的校友由孙子孙女搀扶着,一家老小齐出动,来参加复旦百年校庆盛典。
复旦04MBA春季班的张玮今天特意带着还不到5岁的儿子来参加校庆。她说,她们一家都和复旦非常有缘。她爷爷是复旦的老毕业生,哥哥在复旦化学系工作,自己是复旦附中毕业的,现在又在管理学院读MBA课程,所以对复旦抱有深厚的感情。今天带儿子过来,就是为了让他感受一下复旦浓重的学术氛围。“将来你也考复旦!好不好,儿子?”张玮深情地对儿子说,在一旁玩闹的儿子也若有其事的点头,仿佛他已经明白了“复旦”二字的深刻意义。
签到大厅里有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是42届会计系的黄景美老校友。陪同她到来的是她的孙女。孙女说,老太太是1936年进复旦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16岁的她辗转长沙、昆明读书,花了6年的时间才从复旦毕业。因为历史原因,她们这一届学生名册到去年才登上学院校友册。尽管她腿脚不灵便,但是她一定要在校庆的时候来母校看看。我们做晚辈的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她的心愿。老太太尽管已是87岁高龄,但说起话来非常利落:“我今天来,一是要看看现在的复旦,二是要来找我的老同学!我是复旦人。作为复旦人,我感到骄傲!”老太太说骄傲这两个字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
   
    “20年后再相会!”
一踏进史带楼503教室,就立刻感受到室内热闹非凡的气氛。85级工业经济研究生班27名校友的聚会显得尤其热烈。当年的班长沈志钦正激动地发言:“不是有首歌《20年后再相会》,我们加入复旦大家庭到今天正好二十年!我们也从20多岁的年轻姑娘、小伙变成了现在的中年栋梁!又赶上我们复旦的百年华诞,所以这次聚会意义重大!复旦培养了我们拼搏的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今天聚会在这里,就是不要忘记复旦对我们的培养!管院是我们的管院,复旦是我们的复旦。希望以后我们相会不要再隔二十年,大家争取每年都回管院看看,常“回家”看看!”
同样是85级的工业经济研究生班的章梅卿更是感慨万千。她说,“今天回到管院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激动。在复旦的学习,对我的人生是一个质的飞跃,我的精神状态完全变了:世界那么大!所以我特别感谢复旦,感谢管理学院!”
9月的中午,阳光分外明媚。史带楼大幅背景板前站满了合影留念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也有刚毕业回校的年轻校友;有全班合影,也有全家合照;尽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复旦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表情:灿烂的笑容;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感受:回家的感觉真好;他们更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母校、希望管院的明天更美好!!
大家用眼睛、用相机、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复旦百年的骄傲与荣光,记录着在管理学院相聚的欢乐与感慨。今天的欢聚是短暂的,但每一位校友对复旦、对管院的情谊却是真挚的,是永恒的:每一张绽放的笑脸是对日月光华的回首,是对青春岁月的见证,更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祝福复旦的百岁华诞!祝福管院的美好明天!
 
对外联络与合作办公室
2005年9月27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