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下午1:30,现代产业经济学讲座第20期在第六教学楼112举行,本期讲座主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倾向政策”。主讲人是复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章元博士,主讲内容是其通过研究中国发展问题,与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报告会由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陈杰博士主持。
在报告开始前,章元老师先就我们观察到的中国经济发展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即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倒退,这也让现场的同学跟着陷入了思考。接着,报告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析中展开,他指出中国新政权的领导人面临着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和管理体制来组织经济建设,迅速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的问题,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选择不仅取决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十分直观地反映了政治领导人的经济思想。紧接着,章老师解释了城市倾向政策及其不同的作用方式,他强调形成城市倾向政策的手段通常是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政策,即通过扭曲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创造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获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工业化。这些政策分别通过:价格剪刀差、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和分配、财政政策向工业部门倾斜、信贷政策向工业部门倾斜、间接手段、卫生保健、教育系统、城市里住房(政府为低收入者所建的)系统、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其他劳动力内部流动限制(比如户籍制度)以及人民公社等等方面有所反映,并对其进行论述,章老师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转折包括大饥荒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对于城市倾向政策形成原因的解释,章老师先对现有的两种解释进行陈述,第一种解释从国家实行工业化战略的目标和途径出发,因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坚信,工业部门是经济迅速增长的催化剂,而对农业征税可以为工业化提供绝对必要的财政支持。第二种解释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政治谈判地位和政策影响力上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章老师对中国的城市倾向政策一直被坚持用到经济改革的原因给出了他的观点:那就是城市居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政府施压造成的。然后,他又谈了城市倾向政策的负面效应以及发展策略的修正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的话题,《回顾城市倾向政策》以及《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工业化》。
在报告后的讨论阶段,章老师回答了同学们的积极提问后,还跟他们谈了自己对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产业经济学06
062025002
朱方文
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