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现代产业经济学系列讲座于2007年9月14日下午1:30-3:00在史带楼601教室进行,讲座主题为“购房者预期差异和房价波动”。此次讲座主讲人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博士、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博士宋铮老师,主持人为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系陈杰博士。产经系及经管院多位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宋博士为同学们做了他涉猎房地产领域的最新课题的研究报告。宋博士先图示了美国近年来房产价格的大幅振荡,包括各城市的截面数据和各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然后比较了前人和时下经济学界对房价为何会经常剧烈波动通常所持有的流行观点,对前人理论的不足提出批评,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宋博士认为,对房地产的需求主要受居民收入高低的影响,收入高的群体对房价预期往往乐观,收入低的群体对房地产市场往往持悲观态度,但问题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上没有卖空机制,高收入者-乐观者才有能力对市场施加影响,低收入者-悲观者却没有能力去打压房价。这样,预期差异和作用能力的不同,导致一点点外部冲击就会带来房价的大幅剧烈波动,而且房价上涨的动力往往高于下跌。在介绍主要思想后,宋博士一步步介绍了理论模型的主要假设和建构思路,讨论了消费者约束、偏好和决策因素,同时细致地推导了模型的最优化条件、均衡房产价格与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宋博士着重讨论了私人信息和收入差异对房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同时宋博士也注意了房屋租赁市场的对房价的影响,使讨论更加全面和严密。在所报告论文的后半阶段,宋博士用了1980-2005美国城市面板数据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预测性,其中用收入的差异作为预期差异的代替变量,计量实证的结果总体上支持了理论模型的成立性。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讲座参与人和宋博士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对报告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批评意见。比如在座者提出,预期差异依据收入来划分是否过于简单,即使富人之间也会有预期差异,另外财富效应、金融约束效应都可能对房价波动带来显著影响,而这些很难跟预期差异相区分开来。宋博士表示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尽可能吸收这些意见。此次讲座让到场的老师、同学都得到了丰富的收获。
简报初稿制作人:产业经济系07级硕士研究生翁睿、孙晓苏2007年9月19日
产业经济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