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创新趋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ILOG公司联合举行学术研讨会

2007年11月19日下午两点,由管理学院与ILOG(中国)公司联合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史带楼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创新趋势”,来自ILOG的两位专家以及来自管理科学系的教授分别就相关论题发表了演讲。

会议开始之前,ILOG公司的首席执行官Pierre Haren先生首先向大家介绍了ILOG公司的概况。作为世界知名软件组件供应商的ILOG去年刚刚在中国成立子公司,该公司以优化技术为代表的专业软件程序为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完美的行动方案,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与运作效率。

      第一位发表演讲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Simchi-Levi教授,他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研究后勤与生产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并担任多家世界著名管理运筹类期刊的主编。围绕“供应链管理中的创新与战略”问题,Simchi-Levi教授运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明确指出了企业成功完善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对供应链的整体认识、有效的风险管理、对商业进程的识别和相关系统的建立等。他着重强调:应当在一个全球性的视野关照下,对供应链管理中“Pull-Push boundary”进行确认,培养对于预期错误、环境可变性,以及企业特征的敏感性。

接下来,管理科学系的戴悦副教授就“产品质量与授权中的供应链调和及竞争”问题作了第二个主题发言。通过建立模型、提出假设、公式计算等途径,戴教授进行了两种供应链分散方式的比较,分析了基于制造商和基于零售商的关于产品授权保护的不同决策,以及二者所带来的平衡利益;并对产品质量与授权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具体阐释。

在短暂的茶歇之后,下半场的讲座分别由ILOG的Robert Bixby博士和我院的朱书尚老师主持。Robert Bixby博士是ILOG科技研发的总负责人,致力于制定有关企业战略的科学决策,包括产品的优化与整合等。他的发言针对“商业优化的发展进程”的题目,详尽梳理了90年代初至今的商业优化策略的变革与演进。以1993年“优化时代已经到来”的观点为基础,Robert Bixby博士特别分析了在商业应用的语境中关于“优化”的定义,即线性推进(LP)与混合程序(MIP),并突出了其在该领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朱老师则主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在潜在的分配渠道之中如何运用Worst-Case CVaR,并指出了Worst-Case的风险措施与富有活力的证券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个小时的讨论会令听众受益匪浅。一位专门从浙江大学赶来参加会议的学生认为,嘉宾的发言极大地拓展了自己对供应链的认识,比如风险管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双重考虑等;就读于EMBA项目的一位学生则表示,中外学者的研究重心不尽相同,在学术性和实践性方面都令人获益颇多。

中国运筹协会副主席张连生在会后作了小结,充分肯定了将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希望以后能多举行这样的论坛,为大家提供有利于实践和理论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座学生积极与嘉宾互动交流,就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进一步拓展了本次研讨会的深度与广度。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07年11月20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