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末,从校外事处传来喜讯,2007年我校共选送1271名学生,前往世界知名大学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其中大部分为一学期以上的交换项目,数十所海外名校已经或将要输送学生前往复旦修读学分或短期学习。与此同时,我校每年招收各类留学生5400余名,位列全国第二,其中2800名长期学位生。此外,每年大批国外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往来复旦……有了众多人数优势,是不是复旦的国际化进程就大功告成了呢?如果参照学校提出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比照2003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建设国际化复旦的道路还很漫长,全校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进国际化战略是每个师生员工的使命。
大力建设英语课程:激活院系积极性
从教务处获悉,近年来我校大力建设双语课程,截至2007年共划拨专项经费110万元用于该建设项目和教材、课件建设,然而,目前我校开设的全英语课程仅占全部课程门次数的8%左右,该比例大大低于日本早稻田等大学,也远不及韩国首尔大学等亚洲名校。基层院系开设全英语课程的动力不足、教师用英语授课的能力不够以及配套鼓励和支撑机制不完善是造成我校上述现状的“三块绊脚石”。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不少院系已经拿出有效措施,激活教师积极性:
管理学院积极拓宽渠道输送青年教师前往海外名校深造,并要求长期项目的被派遣教师回国后必须开设英语课程;社会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英语课程建设,表示“哪怕选课的学生只有一个,课也照样开”,目的在于为全院起到示范作用。附属华山医院邹和健副院长亲自挂帅招收留学生,面对诸多外国学生,华山许多临床教师边提高英语边指导他们,“逼”出了一批英语教学骨干;物理系在计算教学任务时,双倍计算英语授课教师课程工作量……
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明年工作重点
日前,校党政班子达成共识:明年要大力度将“国际化战略”落到实处。据悉,一个由分管副校长领衔、校留学生办公室牵头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已经搭建完成,王生洪校长、秦绍德书记指出:推进复旦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建设一批英语、双语课程,要纳入各部门、各院系的常规工作,将其作为基层教学单位明确的工作任务。
明年,学校将会划拨专项经费,加大对英语课程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规定上明确海外引进的教师要承担一定量的英语教学任务;选派教师带薪出国的同时,明确其回国后开展英语教学的任务;适时召开会议,表彰和推广部分院系的先进经验。
建设国际化的复旦:一项系统工程
除大力建设英语、双语课程,满足海外学生的求知需求这一基础工程外,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复旦还要求我们全体师生革新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完善配套,营造一个国际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除了上课以外,许多外国学生来到复旦,学习上从注册报名到选课、打印成绩单;生活上从就餐如厕到辨认校园地图……都感到并不十分方便。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公共服务等体系上应当特别注重明确目标、理顺关系、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此外,随着大量外国学生从复旦毕业回国,外籍校友会工作也成为我们校友工作新的领域;复旦要在国际上提升美誉度,海外新闻宣传也为复旦的新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个部门都应认识并主动比对,这项工作与自身工作的相关性、主动思考如何转变思想观念、革新工作方法,适应学校战略需求。
国际化战略是我校长期实施的系统工程,更是每一名师生员工共同的使命。
转自校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