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下午,“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现代产业经济学系列讲座第44期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503举行。本次主讲人是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陆毅,陆毅博士做了题为“贸易信用有用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Does Trade Credit Really Help? Evidence from China)的主题报告。讲座由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陈杰副教授主持,产业经济学系孙霈副教授等多位院内外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陆毅博士在讲座中首先指出,经典理论一般认为,成熟完备的金融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现实中很多经验研究发现,企业尤其是发展中的企业对金融体系的依赖性并不如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强,很多不发达国家,没有好的金融体系,企业照样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推测,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不发达经济中,企业可以有众多非正规的融资渠道,比如向亲戚朋友借钱,还有在贸易过程中相互赊账(包括金钱与物资上的),从而获得重要的融资,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贸易信用。近来不少研究者相信,赊账这一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可以起到很大的影响的。
在中国金融体制发展不很完善的大的经济环境下,贸易信用在企业中很是普遍存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陆毅博士通过公开可得的世界银行在2002年对中国含有贸易信用的企业调查数据出发,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指出,贸易信用对企业的增长率以及业绩的增长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贸易信用对企业成长有一定作用,但对于他们业绩表现和生产效率并没有实质帮助。
主题报告结束后,陆毅博士一一回答了现场老师、学生的问题,并与大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陆毅博士是复旦管院校友,先后获复旦大学学士(1999)、管理学院硕士(2003)、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博士(2007),在港大师从陶志刚教授。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Economics Letter等国际杂志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产业经济学系 陈杰 孙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