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8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于海教授做客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系列讲座,为同学们讲述了“激情时代的人文实践和素养”。
于教授的讲座以革命的激情时代为开篇,用黑格尔的名言对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一激情时代的背景和特征进行了精辟的阐述,继而引发大家对后革命时代人文意义问题的思考。紧接着于教授从自我认识、阴阳之道、人性成长、活的意义和生命的大觉悟这五个方面谈了人文实践与素养。在自我认识这个部分,于教授指出,人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并使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还举了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巴塞罗那之行告诉大家: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所规划,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要坚持什么。在阴阳之道这部分,于教授希望大家学会做事与放下、进取与接受的道理。如果我们竭尽人事,仍然无法改变遭遇,那就脱落身心,不再抵抗地与遭遇共处,那也是一种大勇。这些道理给了在场学生很大的触动。同时,于教授谈到了人性的成长,用了一个深受不幸却仍乐观帮助身边人的崔雅的故事,强调了“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在不断的苦难中,人性才能得到成长。然后,于海教授分析了生活的意义,他结合这次四川地震,揭示了人们在灾难中获得的感动与觉悟;他认为这些感受都说明了人生的意义正是来自于对他人的帮助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后,于教授用佛陀、王阳明和马丁?路德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古代大圣人对生命的大觉悟。
在本次讲座中,于教授用浅显的言语为大家讲述了深奥的人生哲理,给拼搏于商场的EMBA学生一个很好的契机来重新聆听自己心的声音,获得思想上的感悟和行动上的成长。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热烈而活跃的气氛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于教授还细致耐心地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并对大家的合影要求一一满足。
于海教授不但是我校社会学系知名的教授和北欧中心研究员,还兼任上海东方卫视特约评论员,此外他还热心公益事业,任上海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08年7月21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