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教授
秦教授以如今方兴未艾的国学热作为开场话题,他认为,推崇国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要防止将国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重蹈晚清“万马齐谙”的覆辙,遏制了其他意见的自由发表。接下来,秦教授颠覆了传统观点,指出作为国学的儒学,内部各派之间的分歧远大于儒学与非儒学之间的差别。
清朝末年,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受到巨大的冲击,在思想震荡之下,“反法之儒”开创“学西之风”,秦教授从道德理想、国政民风、回归古儒等方面解释了促使他们热心“西学”的原因。同时,他指出此时的儒家学者由于对西学了解不深,忽视了西方的价值核心——个人主义,从而阻碍了近代政治思想在中国的启蒙。
在秦教授看来,即便是同为学习西方,戊戌变法前后与“五四”前后的情况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黄宗羲、谭嗣同等人的观点主张,秦教授得出结论,戊戌变法前后倾心西学的儒者痛恨法家,而“五四”前后的学者却赞赏法家思想,以“马克思加秦始皇”的形象自居。不过两派的共同点是同感西方的民主制度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希望能够“采西之体,以行其用”。
最后,秦教授总结了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思想界从“引西救儒”转为“兴法反儒”的原因,强调不可忽视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给中国带来的并不是改良道路,而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军国主义。两代“学西”人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西洋形象,背后隐藏的是自春秋战国直至近代儒法两家的对立。
秦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引领大家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游,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旅行。讲座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秦教授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秦教授也不吝己见,与大家分享他对于中国现代化民主建设的看法,将“群己权界论”古为中用,新颖独到的观点带给大家极大的启发。
秦晖教授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09年3月9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