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晚,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作客我院,为众多学子展开了一场题为“中国经济复苏轨迹和对金融市场的涵义”的精彩讲座。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
在本次讲座中,马骏博士从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经济两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形势以及复苏轨迹,更从世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复苏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意义。从金融危机的起源到当下全球的经济走势,马博士通过具体数据讲解了危机从起因到结果的变化过程。他提到,在近期的经济走势中,G3有若干指标出现了微弱的复苏迹象,但是就业和消费仍在持续恶化。在G7政策的刺激下,货币市场“风险厌恶”减低,但是仍然远在正常水平之上。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值得关注的短期下行风险有:G3信用卡和债券违约的上升,非金融企业的倒闭,商业物业的大幅贬值等问题。而根据目前的估测,美国家庭储蓄率将逆转过去30年的下跌趋势,在未来三、四年内储蓄率可能上升到10%左右。在经济复苏的中期,美国消费者的去杠杆化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以,就全球经济形势而言,基准预测是世界经济上半年降幅触底,于2009年降幅趋缓,到2010年出现正增长。但是,不能排除短期内市场受到债务违约、更多金融机构倒闭上升的冲击。而在未来数年中美国消费者将经历一个漫长去杠杆化的过程,这可能导致进口的复苏率放缓。G7在09年见底之后,多年内增长率将长期低于危机前的潜在增长率。
随后,在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中,马博士指出,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企业部门将呈U型的恢复。但政府刺激政策很可能呈“倒V”的效果。U和“倒V”的叠加就形成W型的经济走势。而对目前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测可能呈“两次见底”或W型复苏态势。我国目前正在“第一次反弹期”,若干指标也初显短期恢复的趋势。对于中期发展来说,企业投资的大幅减速是二次见底的主要原因所在。据初步估测,今年我国的出口可能要下降17%。而由于中国的GDP主要由投资周期而非出口周期决定,投资周期一般滞后于出口周期,所以中国的经济复苏不一定会比其他亚洲国家提前一步实现。在政策的实施方面,货币政策扩张的力度已经远大于和快于预期,应当适时掌握节奏。房地产政策也依然还有若干个政策工具可能出台支持需求。鉴于目前的财政政策注重于投资,马博士认为有必要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和刺激消费,用更低的成本“保稳定”。政策的主导以及市场预估的正确结合,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最大程度的复苏。
演讲结束后,我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代表我院向马骏博士颁发了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的聘书,希望马博士能为学院带来更前沿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院长陆雄文教授向马骏博士颁发复旦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马骏博士于1988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000年来,马骏博士主要负责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为企业和数百家全球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提供全球和中国经济预测以及资产配置等投资策略。在此前八年中,马博士就职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任高级经济学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提供经济政策研究和咨询。1988年至1990年,马骏博士担任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此外,马博士曾多次被“亚洲金融 (Asia Money)”和“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杂志评为国际投行中亚洲最佳经济学家之一和最佳中国分析员之一,他撰写并主编了六本经济著作和数百篇优秀文章。
管理教育推广和发展中心
2009年5月5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