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青年教师朱书尚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商科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

近日,我院管理科学系青年学者朱书尚老师的论文《Worst-Case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with Application to Robust Portfolio Management》在运筹与管理协会(INFORMS)出版的国际顶级商科A类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上发表。作为拥有50余年历史的运筹学旗舰杂志,《Operations Research》有决策分析、运筹优化、市场营销、金融工程等多个分支学科领域,向来以对学术创见的敏锐触觉、对论文层层严格筛选和高质量标准把关著称于世。作为在此顶级学术期刊上为数不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青年教师,朱老师背后积淀着较好的研究经验和学术心得。

我院管理科学系青年学者朱书尚老师

 “这篇文章旨在尝试优化工具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朱老师介绍说,“当对资产收益的认识不是很确定、信息不完全的时候怎样优化投资组合去衡量风险?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在最坏的情况下做最好的选择。面对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这篇文章就讨论了CVAR(Conditional Value-at-Risk)模型是否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用在稳健的投资组合管理中。”据介绍,论文合作者——京都大学Fukushima教授是优化方面的著名专家,对工具使用很熟悉。在问题提炼、解决方案上,两人的合作默契而高效。经历了约六年的酝酿和集中两个月的推演论证,他们2005年7月投出论文,经主管编辑送审和评阅人的初审通过后,前后又经历了三次修改。他们按学术规范进行严格理论推敲,对该工具在金融工程领域的操作实践做出了恰切的合理性分析,并将理论同实践的差距一一厘清,成果终于在投稿四年后瓜熟蒂落。

在学术研究中,朱书尚认为“确定有意思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如何确定一个问题呢?除了看文献,学方法之外,他还经常从大机构的报告,从实践中关注的问题提炼,确定问题之后,就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释,数学追求高效的特质促使人们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工具。以投资组合模型的使用为例:学界起初假设投资分布信息确定,用平均数、方差模型测算收益和风险。后来连同工业界发展出的VaR模型成为金融界风险管理工具的两大标准选择。但事实上,资产分布的信息几乎是不能确切知道的,近些年人们试图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稳健地处理这类问题。此外,近年来学术界也开始批判前述两种模型的弊病并引入一些新工具,比如说CVAR。朱书尚和Fukushima教授就在论文中探讨CVAR工具用在稳健投资组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为方法论的后续文章已相继发表在《Journal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国际期刊上。

对朱老师来说,兴趣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动因。他表示:“兴趣是主要的,苦要有苦的价值。为兴趣而来的付出,无论结果都很开心。”对于成果,他谦虚地表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终会被人们发现。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在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但有些意义的课题上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其实只是从不同角度用新的工具研究一个小小的问题。” 在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朱老师对一类问题的研究周期是大约是两年左右,近期他将注意力主要集中边际风险控制。管理学院自由的治学氛围,令他清晰自己的研究取向——做至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问题,在科研的正道上自由行走。除此之外,朱老师在他承担的管理学院的教学中,他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希望能够指引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念和性格掌握学习、科研的方法,甚至前行的方向。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09年11月18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