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管理学篇特色环节——青年教师沙龙于11月29日下午4时在逸夫科技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就“中文论文写作与英文论文写作比较”这一主题,我院姚凯、孙霈、方军雄、姚志勇、尚蔚鑫、朱书尚、梁晓雅、刘明宇等多位老师与二十多名硕士、博士生进行了交流。
此次沙龙由刘明宇老师主持。学院副书记姚凯老师介绍了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的目标,希望通过这个组织促进青年教师间的不断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随后,青年教师们就本次沙龙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从各自的研究经历出发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青年教师沙龙
最近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管理科学系朱书尚老师从自己如何产生写这篇文章的动力说起,给大家详细讲述了文章的形成、修改、投稿到最后发表的整个过程。他认为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论文,最关键的还是论文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否有关痛痒。有着丰富的英文写作经验的剑桥大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副教授孙霈认为,博士生阶段对做学术研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要在这个时期多进行学术上的训练。此外,他认为做学术要与世界前沿接轨,就要保持与最前沿科研圈子的紧密联系。在中英文论文写作的区别上,他认为首先是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英文文章要侧重写的方面就不同。企业管理系梁晓雅老师认为,很多外国期刊对使用中国数据作样本的论文接受度比较低,因而在投稿到外国期刊时要注意选用数据样本的问题。此外,对于已有的中文论文,应根据英文论文要求的逻辑和格式进行翻译。产业经济系姚志勇老师谈到,在英文论文的写作方面,应该关注到研究缺失的部分和稿件与投稿杂志的相符程度。有多篇英文论文发表经验的管理科学系尚蔚鑫老师说到写作时,认为要写好英文论文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缩小选题范围,题目的选定要具体;二是用英文写作时逻辑要清晰,要用流畅的语言把问题表达清楚;三是写文章时要经过详细的逻辑组织过程。另外,他认为写作过程遇到各种问题,要多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同学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已有或关心的各种问题向老师们征求建议,老师们则各抒己见,耐心回答。朱书尚老师还用“爬山”和“蝗虫”两个简单形象的例子,给同学们提出了做学术研究的两点建议:做学术研究时要像爬山时一样,选定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山头去攀爬,而不要花费时间在一个个小山头的攀爬上;选好山头后,还要坚定地爬下去,不能半途而废。选择论文题目范围时不能像蝗虫一样(一批蝗虫吃光树叶,另一批蝗虫吃光树皮,最后一批蝗虫还要去啃树干),而要选择尚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来进行研究。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大家在笑声中领悟到了做学术的真谛。
研工组、产业经济学系
2009年12月2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