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大师品说 探玉石真韵:记复旦EMBA羽协讲座

申城一周以来的绵绵细雨并没有影响复旦EMBA同学们的学习热情。3月5日傍晚,结束了一天密集学习的他们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空着肚子等待一场极具艺术品位的讲座,那就是EMBA羽毛球协会举办的“迎世博盛会 聆大师品说 探玉石真韵”专题讲座。除了有胡志祥、李杰、于泾这样的研究专家、收藏大家和玉雕大师坐镇讲座,几个装有珍贵艺术品的展示架极为惹眼,分别是于泾大师亲自设计、雕琢的作品——《普陀洛迦观音》、《5.12》等。

讲座伊始,复旦文博系胡志祥教授从玉的概念开始娓娓道来,一直讲到玉在中国历史上同权力、道德的象征关系,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铺垫了品鉴基础的开场白之后,于泾大师从工艺制作原理和流程的层面向大家详细讲述了“琢玉”的复杂过程。14岁就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厂技校的他,已经从业36年之久,在业界屡获佳绩,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于泾大师讲述“琢玉”的复杂过程

从于大师的介绍中,我们得知:“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品质再好的和田脂玉,经由雪山融水万年的滚刷、搬运,已然温润亮泽,但要成为一件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则需要玉雕大师的深入观察和精心打磨。俗话说:“无暇不成玉”。第一步工序就是要去除玉料本身带有裂、脏的瑕疵,即“切料”;第二步才是观察材料适合做什么,即“审料”;第三步雕刻,最后才是抛光打磨。以《5.12》为例,这件和田黑白籽料的设计和处理十分得当,表现也恰如其分。当这件小小的又黑又亮的作品摆放在又笨重又粗糟的预制板的底座上时,真实的对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顿时爆发出来,让人心痛、让人深思:在与大自然的搏斗当中,珍惜生命成为第一要素,大爱无疆则体现了当代国人的优秀品格,这件作品已经荣获2009年百花金奖。

在听众们的啧啧赞叹中,李杰先生登上了讲台,作为玉的资深玩家,李杰的收藏经历可谓一波三折,渐入佳境!他用“酸、甜、苦、辣”四个字概括自己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酸”体现在他对宁缺毋滥原则的坚守,“甜”则体现在玉给他带来赏心悦目般的享受;“苦”则苦在自己从前由于对玉德不甚了解而走过的弯路,“辣”则是针对市场上节节攀升的玉价,令人不禁摇头笑叹:“玩玉,玩的是品位,也是财力啊!”随后,李杰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鉴赏经验,从材质的识别、品鉴,到收藏品的价值标准,他说:“对于收藏价值的玉器,首先要出自名师佳玉;第二要带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触动和视觉享受;第三,玉是有生命的,要领略玉的高雅神韵,就要静心体味玉德温润纯真的气质!”

李杰先生与听众分享鉴赏经验

讲演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大家纷纷走上前来,或近距离品味名家珍品的雅致与灵动;或同嘉宾们深入探讨收藏话题。相信在这场艺术沙龙中,大家都是收获满溢,快乐于胸!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10年3月8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