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由复旦大学和台湾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2010上海世博·世界咖啡馆”活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新加坡、美国等地有影响力的各界华人精英,围绕“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这一主题,以“世界咖啡馆”这种新颖的会议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力求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诸多重大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案。
主持人:我院院长陆雄文
主持人:台湾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董事长吕学海
民族崛起之际 凝聚华人智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迈入“世界市场”年代。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中国的日益崛起,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将用怎样的速度、以怎样的模式实现复兴?华人应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怎样的贡献?这是摆在全球华人精英面前的重大课题。
与此同时,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作为北京奥运之后中国跻身世界领航国家的又一代表作,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蕴含着高度的战略智慧。正因为如此,“世博咖啡馆”活动紧密结合世博会的主题,设置了包括低碳城市、创新科技、新经济发展模式等在内的多项契合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精英通过富有见地的交流与讨论,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城市规划及生活方式改善、未来的科技创新体制、新的发展模式等问题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主题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常务理事、原外经贸部副部长 张祥
主题演讲:前台湾飞利浦企业总裁罗益强
主题演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文明交融时刻 华人担当使命
面向崭新的时代,每个华人知识分子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为此,活动主题定为“华人能为二十一世纪贡献什么?”,希望以此吸引全球华人精英参与中华崛起、并融入全球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共担责任、共享智慧,用深刻思想和积极行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9月7日的大会开幕式由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和台湾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董事长吕学海先生主持。上海市委常委杨晓渡、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出席论坛并致辞。
主题对话:《财新》杂志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吴传晖(左)、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中)、台湾地区前财政部负责人戴立宁(右)
杨晓渡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同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共同的习俗,这使得我们在沟通交流研究问题时更容易形成共识。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家的交流和沟通以及研讨成果都可以有助于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而最终为全球共同进步做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在发言时说:“我们相信,在面对城市规划、技术创新等人类共同生存问题时,在锻造价值人类共同使命方面,复旦大学责无旁贷。这次我们希望与台湾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携手合作,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历史重大转折点上,让各界精英的观点在此交流、交融。凭借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带来的对于城市发展的全面展示,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聚合力量,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构建出一幅灿烂的美景。”
随后,前台湾飞利浦企业总裁罗益强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张祥先生分别以“儒家生活与科技创新”和“全球化、知识化与服务经济”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罗益强先生谈到当前世界面临的环境与经济危机,在危险背后同时有机遇存在;并特别指出了放眼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形态。张祥先生在主题演讲中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认为服务业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都能起到关键的影响。
7日下午,八大回合的对话主要围绕“城市化”、“低碳城市”、“新经济发展模式”、“华人在云端”、“未来企业”、“创新科技”等六大主题精彩展开。“低碳城市”作为当前热点话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结合世博会的主题,有关城市化的议题也在对话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在“新经济发展模式”、“未来企业”、“创新科技”和“华人在云端”的对话中,华人在其中的特殊使命被凸现出来,从本土文化汲取灵感成为嘉宾们广泛认同的解决之道。
8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先生作为大陆团长发表演讲。他诚挚地指出:目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能用他们的价值观、文化来判断中国的发展,来揣摩中国的心理。只有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我们才会不被误解。大学是最适合、也最应当承担这一使命的。
8日下午,在经历了为时两天的讨论与交流之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为本次论坛作了总结。他在发言中说道:“在中国崛起的同时我们要去创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同时发展文化。面对世界的挑战与世界的责难,我们必须要去回应。”在此基础上,陆院长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形成新的时代文化,这种文化足够让别人听得懂、看得懂;并且我们的文化要能够站在比经济发展更前沿的位置,这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
小圆桌转动大世界 激发精英思考
本次大会采用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形式——“世界咖啡馆(world café) ”,力图透过颇具弹性的小团体讨论来发挥优秀的集体智慧。300余位参与论坛的两岸各界精英代表,以五人为一桌,在两天八回合过程陆续换桌,让每位论坛参与者遇见来自不同背景与专业领域的精英代表,并就六项议题的沟通对话形成最大会议共识。
嘉宾圆桌讨论
现场气氛热烈
“世界咖啡馆”相对开放的会议氛围极大地鼓励了参与者在每一回合当中分享个人见地,并积极聆听他人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集体认知,并从中建构完善的集体行动方案。这一讨论形式也颠覆了传统会议当中“坐而言”、然后再“起而行”的单线关系,刻意在讨论过程当中规划出反思和行动的循环过程,最后再通过发起新场次的讨论,进行意见的回馈与评估。
面对时代的转折所造就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是人类文明的大幅度飞跃,都需要各界知识精英的鼎力参与。以2010世博会为契机,以“世界咖啡馆”为平台,卓越的华人力量得以在此汇聚,相信他们必将以智慧和行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世博咖啡馆
世界咖啡馆是由华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和戴维·伊萨克 (Isaacs David)所提出的一种小团体讨论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透过弹性的话语讨论和彼此之间的真诚对话,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集体智慧。该会议方式主张激发人们自身的创造力,以小型对话的方式审视人生、工作或社群等问题。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