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媒体:
报道版面:
丰富的金融实践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复旦管院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硕士项目走入成熟期
随着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不断强化,国际金融运版图上的“上海坐标”逐渐清晰。与此同时,国内外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市场需要更多的高级金融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强强联手推出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两个金融硕士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够满足当代金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自2010年开设以来,已经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高校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和磨练后,首届学生已经带着丰硕的学术成绩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即将迈入职场。两个项目的在读研究生表示,在这里接受了严谨的学术训练和扎实的社会实践,这些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学以致用,打开国际视野
江泽华现在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谈起报考复旦的原因,他坦言自己有着浓浓的复旦情节。而在他本科毕业的时候,上海明确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选择了复旦作为未来发展的起点。
虽然紧张的课程安排让江泽华每天奔波于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之间,但他很快就体会到了课程的实际用处。在面试一家著名基金公司的时候,考题就是曾经在课堂上讨论过的一个案例,他驾轻就熟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下子引起了面试官的兴趣,面试官对他扎实的理论知识、独特的视角、深入全面的分析十分满意,因此他轻松地得到了这个实习机会。
在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之后,江泽华更加享受这样繁忙的节奏了。提起这些让他受益良多的课程时,江泽华如数家珍:他很喜欢孙谦老师讲授的《公司财务》,其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这些知识总能在各项实践中给予他极大的帮助。还有有关行业软件使用、衍生证券和固定收益等内容的课程也使他能够在实习的时候轻松应对各种问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在集中授课的时候也带来了全球金融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让江泽华一下子开拓了眼界,具备了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来到上海短短一年时间,江泽华已经有了三份实习经历。他坦言,学院给学生提供许多十分宝贵实习实践机会,其中不乏大量世界五百强企业。而且学院特设的EMBA校友导师制度,让有丰富职场经验、创业经历的EMBA校友给予学生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这让他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口碑非常好,实习生也很受欢迎,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公司里不少管院的学长、学姐也给予自己很多帮助,这些都让江泽华快速成长起来。
千锤百炼,实践中脱颖而出
左一锟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管理硕士项目的学生,他读本科时学习的并不是金融专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一锟发现自己仍然难以割舍对金融行业的浓厚兴趣,于是选择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进一步深造以期实现转型。
谈及他现在在读的金融管理硕士项目,他坦言,“从来没经历过这么高密度的课程。”在这里,同学们通过听课夯实专业知识,通过积极讨论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在思辨中拿出极富创意的解决方法。也正是这样高密度、严要求的课程帮助左一锟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研究生入学到现在,此前从未涉足金融行业的左一锟现在拥有了投行销售、证券公司的买方研究、卖方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实践经验,当自己开始向着心中梦想领域进发的时候,左一锟倍感欢欣。开心之余,他也表示这些和在学校里的全面学习密不可分的,《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投融资决策》等课程在各项实践中都找到了用武之地。
“管理学院的老师大多拥有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背景,因此他们的授课方式和理论体系和我以前接触的课程体系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左一锟在经历了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之后,开始从管院老师独到的授课中体会到一流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精妙之处。在学习之余,左一锟还参加了学院举行的各种讲座、论坛和沙龙。在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专家讲座中,他了解了行业现状,也明白了自己未来转型的途径和方向。
2011年暑假,左一锟入选兴业证券的暑期实习计划,赴深圳实习。在这里他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大高校的实习生们。实习生们带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来到这里,优劣高低一经比较十分明显。“其他地区没有上海这么得天独厚的金融环境,我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动态、金融信息,如果再具备全面的知识、熟练的业务,很快就会在实习中脱颖而出。”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条任重而道远的长路,而培养既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具有竞争力、领导力的高端金融人才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责任和追求。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