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媒体:东方早报
报道日期:2012年4月25日
报道版面:A19版
报道正文:
“从open day、open class到open lecture,参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蓝墨水’活动给我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让我拥有了一颗open mind.”——曾在某知名外企供职的小陈是蓝墨水活动的忠实“粉丝”,在校园里聆听名师讲座、与同们学面对面的讨论、亲身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她已经深深迷上了这瓶“蓝墨水”的馨香,并已经将自身融入其中,要把这份香气传递开去。
融入“蓝墨水”
“接触蓝墨水的机会很偶然。一个原本百无聊赖的周六下午,却因为参加了open day的活动,而让一切变得不同。”去年11月,小陈从同事那里得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要举办一场免费的个性化职业发展咨询活动,于是就和朋友一起前来参加。没想到的是,虽然是纯公益性质的活动,但当天却请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坐镇。“这样的豪华阵容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小陈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向老师倾诉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境,张老师为她制定了一份针对个人情况的学习与工作计划。
回家之后,张老师高屋建瓴的建议始终萦绕在小陈的心头。在外企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她却似乎并没能够真正摸索出自己前进的方向,而这一次open day的活动却让自己的思路逐渐明晰起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她在管理学院参加了许多场讲座,也坐进了MBA的课堂,更参加过精英沙龙和各种实践活动,像一块饥渴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水分。“阔别校园八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重新回归课堂。”蓝墨水活动也激发小陈多年前的复旦梦,经过努力备考,她现在已经考入了复旦MBA项目,今年九月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复旦学子。
“蓝墨水”三年
据了解,蓝墨水精英教育计划早在2009年春天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启动。2008年末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袭,当经济曲线陷入世界性的低谷之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却坚持让“知识的曲线永远昂扬”,用“蓝墨水”计划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而为其职业历程的发展蓄积能量。
到今年为止,“蓝墨水”计划已延续了三年,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也以此为起点,将商学教育从大学的围墙之内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为了让更多无法到场的职场人士也有机会参与到这一系列公益活动中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还特别开辟了各类网上平台,比如开心网、新浪微博、优酷网等,力图通过文字及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与各行业的职场精英实现“无障碍”交流。据统计,仅仅在2011年,“蓝墨水”共举办近40场线下活动,邀请嘉宾近100名,共计参与人数近6000人;而“蓝墨水”网站的线上访问量超过了10万次,获得各大媒体的报道近100次……“蓝墨水”用自己的亲身践行使得它“开放”的主题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蓄势·俱进”,这是“蓝墨水”备受大家欢迎的口号;而它所代表的正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力担社会责任、坚持公益教育的努力,相信这也将成为中国管理教育未来的方向。
“公益”与“教育”结合
“蓝墨水”精英教育计划仅仅是一个开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为社会各界提供公益教育服务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事实上,自1985年正式恢复建院以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直将现代管理教育的推广与传播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作为一所富有使命感的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致力于商业人才培育的同时,也希望将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与积累分享于社会。为此,学院不定期地举行各类活动,包括系列讲座、学术论坛等,努力加强学界与企业界的沟通,为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提供多渠道的知识共享。对于小陈这样的白领人士来说,来自学院内部的专家学者,以及特邀的企业家们为他们带来的前沿理念无疑是思想的大餐。纵论当下经济热点和未来的全球大势,把先进的理念与前沿成果带到全国各地,分享这份大餐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说商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影响并推动商业社会健康发展,那么公益化的教育服务提供使得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能够以更高的眼光审视自身,将“公益”与“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