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集团董事施永青先生在友邦堂发表精彩演讲
施永青先生在香港一手创办了家喻户晓的中原地产,并大举扩展集团在内地房产市场的疆域,他不仅是人们印象中的地产大鳄、慈善之家,更是传媒之友、管理大师,其凭借卓越的业绩和个人魅力跻身《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
总结中原成功经验,施永青先生认为中原集团将中国古代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运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信奉“无为管理,有为行事”,才能在业界开创傲人的战绩。
陆雄文院长与施永青先生亲切交流
“无为而治”于现世管理学的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人会怀疑“无为而治”的可操作性。施永青先生则强调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事实上,源自于老子哲学思想的“无为”,和西方最先进的“复杂适应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如出一辙。它们都认为生命体的自然运转是组织最有效的运行方式。在企业管理中,“君忙臣闲”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模式,上级总是亲力亲为,反而给员工太多束缚,使其无法发挥积极性,这就违背了公司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周易》中有“天行道,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说法,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即是顺应着公司治理的天道。施永青先生认为选择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行事积极性,迸发巨大的创造力,可以带动公司更有活力地运转;同时,这也可以提升员工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一些公司迷信既有的管理成功经验,过度使用“防错”系统,导致企业自组织发展不力。无为而治还需要两个基石:首先公司上下要有共同的愿景,因为只有充满美好的愿景,才有动力和凝聚力齐心争取公司的健康发展;其次,公司要有好的分配制度,让员工切实分享到利益,使报酬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前进。
“无为而治”追求“道法自然”
中原“无为而治”管理模式的目标,并非要像大多数企业一样一定要追求最好。因为机构越是卓越,适应坏境的能力就越差。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留一点灵活成长的空间更有利于未来的规划和布局。施永青先生将中原的竞争策略,也是其对员工的要求概括为“盈利”、“做的比竞争对手好”、“赢得员工支持”三点。无为而治的实行标准不是老板的标准,而是市场的标准。老子讲“道法自然”,说明了管理者要想管理好公司,前提是要把公司凝结发展为一个生命体。在此基础上加之共同的理想和个人的追求,这样企业便可以自然地生长,拥有自我意志,不断求生,进而壮大。
钱世政教授向施永青先生赠送纪念品
在场观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施永青先生“无为之治”的管理哲学中,几位观众更是以自己的亲身管理实践和心得体会与来宾们分享,并与施永青先生做了深入交流。整场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PDC)
2012年11月5日
v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