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杂志—卫田副教授:最终是人心的胜利

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并购后,中国的跨国企业CEO 们也面临着文化与制度上的巨大挑战,他们该如何掌舵,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福布斯中国专访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卫田副教授。卫田副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国际化和研究方法。在长期跟踪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项目的卫田副教授看来,对于一个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是否成功不能光用财务指标去衡量,从财务角度去看百分之七十的收购都是失败的,因为一旦收购,财务测算中成本投入骤增,其中人员管理,内部管理磨合等在财务报表中表现出下滑以及短期的股价波动是很正常的。

卫田认为,从长期来看人心方面的东西更为重要,母公司与子公司是否有一个情分在,是否能互相认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同理心的维系。

近期有一部热度很高的的纪录片叫《美国工厂》,讲述了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的一座工厂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美经贸合作的优秀范本。从记录片的前半段中看,曹德旺先生告诉工厂管理人员不要将办公区内的美国国旗换走以至于刺激到工人;到结尾处,以工会是否进驻工厂为议题进行员工投票,最终福耀玻璃以大比分胜出为结局。虽然在纪录片中福耀玻璃与工会更多的是营造出了一种剑拔弩张的对立氛围,但对工会的投票最终结果恰恰揭示出合作共赢的力量大于眼前劳资的分歧,这也是福耀玻璃海外工厂在管理上的成功。

无论是在欧洲、南非、还是美国,中国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企业出海大多会遇见与福耀玻璃相似的问题,即与工会的对抗。卫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做的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理解工会的作用,然而又觉得它很强大,直觉上就把工会放到敌对方。卫田副教授解释称:国外的工会一般都非常独立,虽然工会的介入可能会对企业成本控制方面比较不利,但如果放到当地为创造就业,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来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话基础了。在投资前与工会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与工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包括你在当地遇到一些矛盾困难,工会也会愿意帮忙协调解决。

除了福耀玻璃以外中国不少企业在海外的成功都应归功于人心的胜利,在2012 年卫田曾经去调研过药明康德,这也是中国的一家创新药物研发跨国企业,如何看到一个企业家的初心,卫田对福布斯中国称,药明康德在海外的经营是否成功,能在企业遇到的危机中寻找到答案。在2008 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期间,国外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当时美国的同行纷纷裁员,但药明康德CEO 李革认为这不符合中国的理念,他不希望在困难的时候放弃员工,最终决定在这段困难的时间里不减薪也不裁员,因此公司承担着很大的经济损失。

此后药明康德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维系了两年的时间后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随着经济复苏,市场上订单量大增,而此前裁员的竞争对手已经很难再招募到相关高端的生物医药技术人员,由于产能不足,市场上很多订单也都到了药明康德这里。公司的盈利与市场份额有着显著的提高,美国子公司的员工忠诚度也非常的高。这其实正是中国管理经营价值观在海外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福耀玻璃,还是药明康德都从不同的侧面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成为一家跨国企业的CEO,卫田教授认为:“耐心与善于沟通是能在海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最早的联想与海尔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到今天的华为和阿里等,中国企业在出海的道路上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同心同德,以人为本仍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体现出来的最终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