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见对话科创人物聚焦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2022年7月9日,“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系列论坛第11辑在线举办。本期瞰见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携手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打造,以“科创生态视野下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主题,邀请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负责人黄丽宏,亚马逊云科技大企业融合创新负责人蔡爽校友,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总经理杨萍,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孙彬校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勇校友等嘉宾,共同探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机制建设与企业实践,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王安宇副教授主持本期论坛。

首先,以“携手大小企业,共建科创生态”为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负责人黄丽宏从上海创新生态、“创·在上海”、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实践三方面分享了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视角下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作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服务覆盖了全市的各阶段的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也见证了上海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创新实践方面,科创中心形成了从需求沟通、项目征集、筛选、对接到加速孵化、路演的一整套成熟的大企业创新实践范式,大企业全面参与,中小企业获得感增强。破解信息不对成难题,科创中心与探索打造供需平台,促进有效对接。并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和公共平台,进一步扩大科创中小企业的参与面。在数字化浪潮下,科创中心积极打造大企业与大企业的联合开放式创新矩阵,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黄丽宏指出,大企业开放式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前我们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扶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生态。

亚马逊云科技大企业融合创新负责人蔡爽校友分享了亚马逊云科技融合创新的探索。

2006年,亚马逊在全球首次推出公有云服务,如今,云计算不仅是一个资源的平台,还发展出很多工具和服务,帮助广大创业者专注于打造自己的应用,大大加快企业创新过程。2012年开始,亚马逊初创团队成立,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专业团队以及赋能机制的支持。为了帮助初创企业与大企业更好地进行需求对接,亚马逊云科技进行了产品打磨会、垂直行业加速营、创赢计划、联合加速计划等项目的探索,同时不断加深企业自身本地化进程。

蔡爽提到,比较理想的大企业创新方式是,大企业内部首先满足领导支持及创业负责人或加速器这两个先决条件,其次,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下,树立内部创新文化、梳理创新业务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创新模式,最后进行项目的执行。她对初创企业也提出了四点建议:公司数据科学家必须业务化;利用平台资源,从应用层满足大企业需求;拥有足够耐心,首先进行创新业务的突破;注重数据和算法所有权的保护。

接着,以“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开放创新与战略投资平台设计与加速计划”为题,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总经理杨萍发表演讲。

对现代汽车集团而言,企业创新首先需要打破内部部门墙,横向拉通资源与需求,实现产研销闭环。其次,需要通过平台化搭建与设计和创新生态圈建设,构建内外开放交互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外部战略协同及概念与商业化论证相结合,触发并推动企业变革。

为了朝着出行即服务(MaaS)提供商与智能空间载体转型,现代汽车集团成立了中国地区的创新中心,通过拉通集团内外部的战略协同、针对中国本地早期项目的加速计划与战略投资这三个主要工具,构建在中国的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建设企业在中国的创新及相关投资的生态闭环,推动企业在中国的战略转型及未来核心能力及壁垒建立。创新中心从底层核心能力建设、HMG外部合伙伙伴网络建设、协调HMG内部各事业部门、利用核心工具层层出发,构建整个集团的创新生态网络。

最后,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孙彬校友从科创企业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竹间智能的科创探索。

从技术到产业的落地是与每个科创企业紧密相关的话题,孙彬指出,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做谁的生意,卖什么,如何卖。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竹间智能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头部企业。通过头部大客户的资源沉淀,企业将自己的技术进行行业的复制执行并进行产品标准化部署,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进行生态协同与渠道建设。在这一商业选择之下,竹间智能发展出KA直销、生态行动、标品策略等推广路径,通过直销和生态共同实现标准化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孙彬从四个角度分享自己创业实践的思考,勉励科创企业家。技术方面,科创技术不会是你的永远的壁垒,不断做领跑才是终解。产品方面,To B 软件赛道,比拼的是产品和工程化能力。团队方面,所有的理论都是对的,结果就是你的选择和执行。企业方面,Last  Man Standing。

“近年来,不少领域研发成本日益上升,新产品收益期不断缩短,迫使或推动大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创新范式。在封闭创新范式下,企业创新主要依赖内部资源、内部流程和自身的产业洞察,短期内很难突破两头被挤压的窘境。所以,大企业需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或模式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以达到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研发速度、提高创新项目成功概率的目的。这些尝试和探索使得部分大企业的创新体系日益显现出开放性特征。”王安宇副教授在总结嘉宾发言时指出,“同时,初创企业往往更具市场需求感知的敏锐性和研发决策的敏捷性,从而能更早地拥有某项核心技术知识。但是,技术商业化往往还需要其他资产。这些互补资产往往掌握在大企业手中。因此,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之间开展融通创新便成为可能。”

王安宇副教授认为,融通创新意味着各参与主体之间要实现创新要素的“融合”和“互通有无”,以提升整体创新绩效,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建设目标。“融合”需要各参与主体打破篱笆墙,实现创新战略协同,这要求合作共赢;“互通有无”则需要消除创新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障碍,以实现优势互补。在此新范式下,企业可以采取新模式从外部获取创新所需的某些资源和技术,也可以创新机制把内部的某些资源和技术应用到企业外部。这进一步模糊了组织的传统边界,会带来新的产业图景和更多的技术商业化途径。

在融通式创新状态中,创新要素分散在利益相对独立甚至所处物理空间彼此不相连的主体手中,“融合”和“互通有无”首先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难题。这为创新中介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创造基础。创新中介借助物理或虚拟手段以连接不同创新参与主体,开展技术供需匹配业务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增值服务以赋能其他参与主体,从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最终,打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各类角色相互协作的创新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圆桌论坛环节,线上嘉宾们继续围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展开进一步讨论,亚马逊云科技大企业融合创新负责人蔡爽校友,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北京)总经理杨萍,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孙彬校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勇校友等参与探讨。

关于不同企业间创新形式的变化,蔡爽认为,一方面,疫情对大企业的创新需求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对2B创业公司出海或者与外企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

杨萍则有三方面的感受,首先,中小企业更加务实了,更希望能够融入在业务共建里面;第二,风险投资市场更加成熟,更加关注战略投资和投后管理;第三,虽然疫情逼迫企业加速转型和建设,但初创企业仍需要从底层逻辑上构建相关的思考,关注真正的核心业务能力。

黄勇从政策方面指出,首先,得益于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的支持,近年来师生创业更加实际了;第二,随着整个创新体系的不断优化,团队组合更加合理、便利;第三,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创业营、加速器及创新创业大赛的支持下,大企业创新更加快速,大小企业合作更加深入。

孙彬认为,创业公司在跟大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适配双方需求,更健康的方法是头部企业和头部产业合并,实现强强联手。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