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举行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医疗健康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医疗健康产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后疫情时代,医疗健康产业如何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相关行业如何进一步协同,实现突破和创新?

2022年10月23日,第三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以“医疗改革、精准医疗、价值管理、组织赋能”为主题,邀请来自健康领域的学者、嘉宾、校友,分享行业内的观察、实践与思考,共同探索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前行方向。

本次峰会由学院高层管理教育中心、校友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承办,复旦大学MBA医疗健康协会、明博医疗健康俱乐部、聚贤荟医疗行业俱乐部共同协办,学院大健康创业与人才发展中心作为学术支持。

共同关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进民生福祉

会议伊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发表致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健康的关注,更多是生命质量的要求,因此健康产业的责任非常重大,要让最前沿的创新技术服务于人民健康。”

 

吴乾渝还透露,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上海市政府目前在积极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旨在构建一个在家门口的便捷、连续、综合的整合型的健康服务体系;未来也将携手更多优秀的大健康企业,共同搭建健康服务平台,继续加强在老年健康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指出了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性。人的生存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医疗健康产业不仅关系每个人的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他接着阐述了管理对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作用。管理不仅能帮助各领域、各产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而且能助力各赛道的科技成果去解决人类面对的很多难题。

陆雄文院长还特别强调了科创与管理的重要性。本世纪中国要与西方发达国家同台竞争、平等对话,科创是唯一的入场券。如果没有科创的成功,中国就会失去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的机会。管理赋能科创,一定能事半功倍。管理与科创相结合能提升科技进步的动能和效率,创造新的产业机会,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最后,他表示,学院率先提出“无科创,无未来”,通过开展科创管理问题专题研究。开办“科创企业家营”、“科创青干营”等一系列举措来践行“管理赋能科创”的理念。学院正努力造就一个“管理赋能科创”的学习、交流、合作平台,携手各方在科创的道路上一起奋进,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崛起贡献力量!

主题分享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科研协同创新

 

新时代下的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并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发表了“临床驱动的协同创新管理”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在解决病人需求的同时,还能同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医院创新能力,这需要一套协同创新体系来作支撑。

 

樊嘉教授指出,一方面,从基础布局来看,我们要注重学科规划、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医师-科学家”双轨制的培养模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支撑体系来看,医院还需要建立起新技术培育管理体系、临床研究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医工结合体系。目前,在成果转化体系上,中山医院已经形成从了从申报专利、专利推介到专利转化的标准流程,并做好全程管理与服务。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洪斌先生发表了“创新医药的价值创造与管理”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了当前我国药企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除了集中化、同质化的竞争,在研发投入上和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药企应携手共进,不断改善提高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为社会研制出更多好药,造福人民健康。

 

戴洪斌先生还表示:中国新药研发对于全球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且已进入到第二梯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药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未获满足的临床需求,并且要建立明显的临床疗效优势(协同临床专家、监管机构),这也有利于实现国产替代。

圆桌对话创新转型大势之下,药企的应对之策

近年来,我国对医药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策改革,从而激发了产业的创新活力,并逐步构建起一个普惠的医疗体系。本届峰会还设置了两个圆桌论坛,汇聚行业专家以及产业领军者,热议时下关注热点,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细胞与基因领域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这一主题,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PI、博士生导师卢大儒的主持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阅尔基因董事长柴映爽校友,复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鸿伟校友,凯爱健康创始人、思嘉建信基金管理合伙人施晨阳博士展开精彩对话。

国内创新药企应如何理解“科研”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张文宏教授指出科研创新要基于产业基础,并为创新技术应如何产业化发展提出建议。黄鸿伟校友表示,药企需在监管层面考虑质量、合规等问题,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将关注点延伸至整体供应链。柴映爽校友指出,企业内部研发创新一般需要进行立项分析,从市场规模、竞争态势、预期投入、时间周期、风险管理、现有平台利用、法律合规等多个层次来考量。施晨阳博士则具体分享,科研转化如何提升效率,通过技术和产业人才、资本及市场的结合,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市场的应用。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上,围绕“组织管理与企业创新”这一主题,在学院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绪红的主持下,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校友,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璐校友,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清瀚校友,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创新官、长三角区域总裁陶翃女士展开了深入交流。

面对机遇和挑战,药企如何实现创新破局?单国洪校友认为,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另外还需思考如何系统化的让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更好地惠及患者。王清瀚校友提出,企业在发展中,不仅要掌握核心竞争力,还需开拓科研院校合作、同行优势互补、资本市场布局,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赵璐校友强调要紧抓“创新”、“数字化”这两大关键因素,未来将继续为更多企业数字化赋能,实现新飞跃。陶翃女士则认为,创新要围绕机会发现、创意发掘、创新实施和创新优化四步走,才能让落地更高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对于国内医药企业而言是重大机遇。在当下这个科创时代,“管理”成为企业创新变革的重要基石,学院将一如既往为行业培育优秀管理精英,同时结合自身优质资源,搭建医疗健康产业交流平台,融合全产业链的企业家、科学家、学者专家展开探讨交流,共同缔造医疗健康投资发展生态圈,携手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和全球化。

校友中心

202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