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半决赛在安徽合肥开赛

6月13日,由学院与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半决赛,在中国四大国家科技中心城市之一的安徽合肥隆重举行。同期以“庐州论道”为主题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管理论坛也走进了安徽,融合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创投分享、科创企业路演、投融对接等多种形式,搭建科创生态平台,为现场的大赛参赛选手、科创企业家、顶尖投融资评委、政府园区产业合作伙伴等带去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创业注入发展动力。

本届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共吸引了253个项目报名,初赛入围152个,项目覆盖了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遍布六大科创赛道,与科创板赛道分布高度一致。其中,一轮融资的企业有45家,拥有发明专利的有105家,企业平均专利数接近10个,近1/4的企业创始团队中拥有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成员,以及来自海外知名院校的成员。

不同于其他办赛机构,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的主办单位作为非功利性的民间智库和大学智库,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国家科创事业进步。大赛以长三角区域为主赛场,进而辐射全国,不仅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育人,更通过赛事直接赋能科创企业,帮助他们解决痛点难点,把一批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尤其是有硬科技含量的种子项目发掘出来,让他们更快地实现科技与商业的成功。

 

我院副院长殷志文在启幕仪式上代表主办方致辞,“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是政校融通的第一站,我们有赛事平台、有赛前赛后培训、有投融资招商对接,并打造了完整的、具体的、功能性的平台和场景。” 他详细介绍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率先打造的科创生态,“我们坚信科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必须要有超引擎的推动。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的先发优势,以管理赋能科创,必能构造一个具有共生性、进化性和溢出效应的赋能科创生态圈。

 

半决赛承办方代表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表示:“科大硅谷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携手举办本次活动,不仅是科大硅谷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携手同行,更是合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合肥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一体化产业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他说:“沪苏浙皖要携手打造一流的科学中心,共建科技创新高地,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是打造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教育、产业、政府、园区等将共同赋能、大力支持。”

聚劲20载,从创业到科创,复旦管院一路陪伴

 

我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金云是陪伴聚劲大赛近20年发展,并见证聚劲杯升级为科创大赛的见证者。现场,孙金云通过大赛20年来的成长介绍了中国创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200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创业比赛,取名叫“聚劲杯”商业计划比赛。彼时是草根创业、海归创业、自由创业的阶段,学院鼓励同学大胆尝试,拿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参赛,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纸上谈兵”时代;2014年,“聚劲杯”发展到第十个年头,中国迎来了“创业者的春天”,网站、APP等互联网创业遍地开花,由于这类模式先天壁垒较低、容易被模仿,迅速进化到了以移动互联网为底层基础的各类细分需求赢家通吃阶段,彼时越来越多的同学拿出了可落地的真实项目;当下,到了第三个创业时代,在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外在挑战,企业面临的机会以及需要明确的战略定位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这时,大赛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科创。

在分析了大赛发展历程后,孙金云也介绍了本届大赛的升级进化。去年11月,大赛组委会启动了全新升级,邀请超过100位行业内顶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包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及杰出的投资人。大赛奖金也直接翻了几倍,达近千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教育机构,希望看到所有的选手、参与的嘉宾、报道的媒体、参与的老师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内在自洽的生态位,彼此赋能、相互陪伴。”孙金云在现场表达了办赛的初衷,同时也鼓励现场的参赛选手能直面挑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37支优秀的科创团队角逐19个决赛席位

 

全新升级后的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已历时3个月,走过上海、浙江、江苏、安徽4个省份,经过6场初赛的精彩角逐,最终37支科创团队先行脱颖而出,锁定半决赛席位,即日开展了新一轮实力较量。在全国半决赛37支科创队伍中,66%项目拥有Pre-A轮以上融资,56%项目研发人员占比半数以上,项目平均专利数17项,项目团队实力不容小觑。

 

段宇晶是安徽赛区专注于做轻薄保暖调温材料的项目创始人,最初是为了解决父亲腰部手术后需要里三层外三层穿多层衣服过冬不便的难题,开启了“轻衣薄服,春装冬穿”方便人们轻装过冬的梦想。在创业过程中她曾有被收购变现的机会,但为了坚持梦想,她与团队重新创业,再次历经创业的艰辛与磨难,“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你如果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和百倍于常人的努力就很难创业成功。”段宇晶在采访中说到,“我们刚刚在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了金奖,目前也已融到了红杉等四家投资机构的数千万资金,算是闯过了第一个难关。”

 

高剑是生物医药赛道的参赛项目创始人,一路过关斩将来到半决赛,他在赛前接受采访表示:“我非常欣慰,我们项目经过评审老师的高水平评审和整体评判,获得了非常高的认可。”作为从欧洲学成回国的创业者,高剑认为创业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克服孤独感,“这是需要自己去趟的路,自己一步一个台阶一个脚印去摸索它。”面对紧张的半决赛,高剑直言:“我会把团队、项目最优秀的一面,最核心的技术体系传递给评委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好分数。”

“项目的科创属性非常清晰,团队整体力量比较强,商业模式运营思路也比较清楚。”本次半决赛评委们高度肯定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的整体项目质量。安徽国控投资董事长何中望认为“有很多吸引我们的项目。我首先关注技术,产品是不是能解决卡脖子问题。如果能解决卡脖子问题,就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如果是非卡脖子的技术,要看在现有的市场赛道里,他的技术壁垒及其市场应用价值。”

还有更多同样怀揣着科创梦想,脚踏实地的科创人在半决赛现场纷纷使出绝招,舌战评委,历经紧张而刺激的2分钟新势力电梯演讲和闭门答辩后,当晚,19支团队进入了大赛全国总决赛。

未来启示,知识碰撞,科创管理大讲堂以思想赋能半决赛选手

进行到全国半决赛之际,长三角科创聚劲大赛始终秉承着“以赛育人、管理赋能“的办赛使命,此次也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管理论坛带到了安徽合肥,为现场37支进入半决赛的队伍带来一场硬核高能的科创企业管理课堂。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聆思科技芯片公司董事长胡郁代表大赛行业生态合作伙伴以《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向和对科创企业发展的思考》为主题,从第一部电话的诞生到AI交互的快速发展,深度剖析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与可能,“科创需要科学家和企业家的结合,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其源头是系统创新,落地是商业模式创新。” 胡郁在现场总结到,以他的实战经验与研究给到参赛选手科创企业实践的启示。

除了行业领军科创企业家外,由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管理科学系副教授王安宇、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教授卢向华组成的教授团队也带来了他们的真知灼见,三位教授以《庐州言道:论本土科创企业之成功与困境》为主题,基于商业案例——华为,在现场各持观点,深入浅出,碰撞思想的火花,尽显复旦管院科创管理原创课程的智慧。

针对现场37支科创初创团队,孙金云认为“顶层战略设计的核心是要做客户需要的,对手做不到的,我们却能提供的产品。”才能在初始阶段快速立足于市场。

卢向华深入分析华为的技术创新模式后表示“技术创新需要方法论,华为能保持多元化创新的底气是其背后的高效率研发体系,体制创新能催生更多的技术创新,求新求变、不畏艰难才能造就铁打的营盘,立于不败之地。”

而王安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给在座的参赛嘉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商业的本质是交换,科技型小企业刚进入市场,往往不建议大家去跟在位企业竞争主流客户,建议大家吸引边缘客户或者非客户。”

三位教授围绕战略、技术、模式三个不同的创新维度,构成了科创企业稳固完备的“创新三角”,为现场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成长发展路径。

扎根长三角,放眼全国,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生态建设

回顾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的初赛与半决赛历程,我院科创办公室主任岑岺在接受现场媒体采访时表示,“各赛道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要把技术从理工科实验室带出来,又要组团队办企业,对参赛企业家,特别是初创者来说,是艰巨而紧迫的。正因在密切的接触交流中,看见了他们的痛点和诉求,我们也更坚定了管理赋能科创的信心和使命感。”其实不论是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还是科创理论研究课程,都是复旦管院科创战略实施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厚植丰沃生态土壤,以开放性心态办赛,跟科大硅谷、江苏宜兴、上海张江、漕河泾区、阿斯利康、圆通速递、科大讯飞、蔚来汽车、英伟达等伙伴一起,为科创业家们提供更多生态赋能资源。”岑岺强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生态的搭建离不开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正因如此,中国科创才能聚劲、蓬勃发展。

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全国半决赛后,将复核团队分数,经评审委员会合议后决定决赛入围名单及半决赛特别奖“科创新兴燎原奖”,并于7月1日回到上海举行全国总决赛,届时将角逐全国总冠军,敬请期待!

科创办公室

202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