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新闻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企业家研修班(第2期)开学纪实

2015-01-23

 
  
20141128日,由复旦管院主办的“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企业家研修班(第2期)”开班。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掌门人和高管们齐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史带楼,他们几乎都带着相同的困惑: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企业如何应对?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信息管理系的商学院,运用这种独有的资源体系和学术体系,为学员们提供了多维度的观察视角,从战略、业务和组织三层面,重新审视企业价值链。

  

第一模块的课程主题: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电商战略+能力。整个3天课程内容聚焦在如何解决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面临的5大困境:

困境一:决策
    
是否实施电商?如何才能快速启动?
困境二:团队
    
挖人还是培养?电商团队如何架构与管理?
困境三:销量
    
流量?平台资源利用?如何提升转化率?
困境四:运营
    
供应链管理?电商规则?品牌定位?

困境五:冲突
    
线上与线下价格、品牌传播的冲突与协调?

 

 
  凌鸿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系系主任)指出,由于互联网的技术特征是快速、海量、分布、互联、交互,决定了互联网精神包括免费、自由、平等、开放、分享、合作,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与之前的区别在于:用户至上、产品极致、服务连续、快速响应、信息无价……

 

 
  于刚教授(1号店创始人、董事长)则从网上购物用户的消费特征最新趋势着手分析,他以1号店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为案例,强调1号店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是:足不出户,满足家庭所需1号店从品类更多、服务更多、价格更低 、配送更便捷 、满足顾客所需多模式等5个方面来实现价值创造。于老师还特别分享了如何在组织内打造创新型团队以及如何管理创新。

 

   

 
  毕莲女士(相宜本草前电商总监)作为电子商务的先锋,特别为学员们分享了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经验体会。毕莲女士指出,许多传统企业都用“顺势而为”来阐述自己的网络渠道策略。在有些品牌商看来,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快速清仓、快速赚钱的途径。它们并不考虑品牌的长远发展,只要眼前能赚到钱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品牌商是被迫进入这个渠道。然而,在相宜本草看来,顺势而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相宜本草是循着消费者购物需求变化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一步一步进入并推动网络渠道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宜本草一直认为,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商业都不应该偏离其本质。它确定了几条基本原则:第一,不直接开店,因为电子商务不是公司的强项,会牵扯很多资源和人力,而且渠道不确定,风险未知。第二,以品牌推广为主,销售为辅,避免一味做大、做强,杜绝圈钱和冒进。第三,不下放定价权,避免线上终端价格混乱,预防价格战,以及对线下渠道造成冲击。第四,线上线下经销体系分开,便于管控,并防止出现窜货。如何解决线上线下冲突,是传统企业进入网络渠道后最头疼的难题之一。于是,相宜本草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两件事:一是收回定价权,使所有授权的网络零售终端保持统一的价格。二是做到线上线下同价,或尽量接近,避免对线下销售造成冲击。相宜本草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是,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不以牺牲品牌价值来博取销量。

 


  
3位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盛的信息量,接着,著名的互联网实战专家、精准价值营销体系创立者关苏哲老师扮演了外科大夫的角色,他娴熟地运用“电子商务战略7要素”这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奔要害。你的公司在实施互联网战略时,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因素:1. 服务对象:企业战略规划从选择客户开始,你的客户是谁不是谁。2.价值提供:顾客清楚了,就要解决为什么顾客要从你这里购买而非竞争对手处购买的价值定位。3. 内外部实现同步化,传统企业跨渠道经营基本会遇到3个障碍:(1)不同渠道相互孤立,导致考核标准和目标的冲突;(2)流程和数据在不同渠道出现冗余,导致不一致;(3)没有集成多渠道的平台,以支持多渠道的交互。4.收入增长方式:收入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客户轴,产品轴和位置轴。5.获利模式:一个不注重盈利也解释不清楚未来盈利模式都是违背商业本质……

 

 
  “在复旦管院电商班这3天的学习,既能全面洞察网络社会的深刻变化,又能牢牢把握住商业关系的不变实质。对互联网所引发的行业格局、业务模式、价值链的通融共识了然于胸,处处闪现创意。” 艾莱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德盛在第一模块课程结束时由衷感叹。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元新说到,“复旦管院在师资安排上非常用心,干货多,兼具系统性、科学性与实战性。几位互联网领军人物的分享内容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调整战略、组织人才和营销方式,边界突破,已经成为互联时代的企业竞争逻辑。我非常期待下个月的课程。”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企业家研修项目组

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