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校园中骊歌轻唱,凤凰花开。
管理者心理学7期班迎来了第六模块课程,主题是投资心理学与消费者心理学,探究人性与金钱的关系。分别由两位业内名家领衔授课,陆剑清老师是华师大金融学系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管理心理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行为金融学、投资者行为学与金融营销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陈沐晖老师是AC尼尔森大中华区的创始人之一,曾领导尼尔森在中国的零售研究服务团队,为绝大多数的快消品市场巨头长期提供市场洞察和策略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金钱代表的意义有三种,即权力、不信任、爱。人和钱的这种关系,归根到底,又是钱背后,人和人的关系。
人生所有的旅程,都是关于富足和丰盛的。外在的丰盛,包含了有钱、富裕,而内在的富足,是指对自我的信任、对自我的接纳、对自我的尊重。
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决定于与父亲的关系模式。如果与父亲关系不好,那一个人赚很多钱可能也没有安全感,不能享受赚来的钱。而与母亲的关系,则决定你生活道路是否顺利,是否会遇到很多障碍。
父亲象征着安全感、物质保障。有趣的是,我们上课时间适逢父亲节。
华尔街有句老话:市场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恐惧情绪,另一个是贪婪情绪。虽然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太过简单。陆剑清教授从心理学视角,对如何发现和规避人类在商业活动和投资决策中的心理缺陷,为大家带来精辟的解读。
他帮助我们抓住问题本质:无论是在商业活动还是投资决策中,人厌恶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失去更加敏感,更像是一个生存游戏法则,已经嵌入到我们的基因和血液中。
我们希望自己不要渴望,而达成的方法却是渴望更多,因为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一个阶段,那时我们可以不再渴望任何东西。但这并不起效,因为你拥有的越多,就会渴望的越多。只有能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才能真正长期获益。
优雅柔和的陈沐晖老师,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的资深专家,她的授课内容重中之重是一个分析模型—市场划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横轴是消费群体,纵轴是消费需求,组合起来就是五颜六色的方块图)。消费群体的划分和消费需求的划分,都是基于人的情感需求与动机。这种建模分析的好处在于,当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时,可以立刻有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
营销,就是把人性付与实践。好的营销都是直击人性弱点的,消费者的弱点永远都在,但都修炼得比以前聪明。你的弱点在变化,寻找你弱点的方式也在变化。
如果说两位教授带给大家的是理性思索,那么,管理者心理学7班的学员们在周六课后举办的“生命中的遇见”分享会,就是关于如何活出人生内在的丰盈。
来自阿里巴巴的安伟同学感叹:“不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很幸运,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把自己重新审视一遍。”
建筑设计师出身的蒋为同学坦言:“本以为人到中年,心态淡然,但最近发现自己的好奇心明显增长,仿佛生命的源头注入了活水。”
来自港华燃气的李锋同学赞道:“与同学们在一起,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
努力改变世界,为身边的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这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声音,也是人生意义之所在。复旦的管理者心理学班学习生活,在我们一生中就是倏间的邂逅,但凝结其中的芬芳与温情,一定会长久地关怀着我们踽踽前行。
管理者心理学项目组
2016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