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既然是“回旋”,就一定有经验和教训是重复上演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历史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7月23日到24日,复旦大学“E+领袖营”项目迎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韩昇教授。韩教授以其多年的研究成果总结汉唐盛世经验,为创业创新中的企业提供了破局之道。
英雄领袖者,自古不论出处
韩昇教授从汉高祖刘邦的治国兴邦事迹中剖析了何谓“英雄不论出处”,从身世、品相、品性或和项羽的故事中阐述刘邦是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学会转型,如何从一个草莽英雄到文治君主成就最大的胜利,让过往那些“见不得人”的经历反而是历史中的一段传奇。而企业领导者不外如是:学会在适当的时机抓住每一个机遇,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韩昇教授把领袖的三大素质定义为:“胸怀,眼光,决断力。刘邦兼具三者,故得天下。”
刘邦入咸阳,得意忘形,张良一谏,立刻醒悟改正。刘邦厌恶儒生,极尽羞辱读书人,但一闻书生郦食其有破秦之计,立刻恭敬采纳。韩教授有云:“比起知识,更重要的是悟性,一点既透。”比起项羽的只以自己的喜好行事,高下立判。
“能够驾驭专才的,就是领袖,但是不要代替专才做事”
韩信战无不胜,但一生服刘邦,韩信称自己为将兵之人,称刘邦为将将之人。不同才能的人要各得其位。
就军事而言,刘邦可带十万兵,韩信带兵多多易善,刘邦对项羽大小70余战,胜率为0。韩信对项羽仅仅打过一仗,一战功成。刘邦如果替韩信指挥最后一仗,结局可能就输了。刘邦胜在不代替专才做事。
刘邦在得到天下之后,明智地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倡导文治。“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在列侯排位之时,坚持将文官萧何作为诸侯之首。韩教授有云:“一个人能否被用,在于能否得时,不同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
刘邦分封功臣,唯恐众将觉得不公平,患得患失。张良一计破之: 从最被人厌弃的将军开始封,给其客观公正的封赏,以其为标准。于是众将看到了公平的标准,再无怨言。韩教授有云:“定秩序是一种力量,当标准做出来以后,就不需要定具体规矩了,大家都会参照。”
向盛唐帝王学习“领导者的自我修养”
从盛唐经验来看,韩昇教授总结了领导者的“必需素质”:时代的眼光、博大的胸襟和心怀天下的情怀。不但如此,企业家还需同时学习历史法律文化等充实自己,以人文知识辅助商业运营与管理。
“喜欢唐朝的原因是阳刚,唐诗讲的是大漠孤烟直。在唐朝,阴谋家不会得到任何人喜欢。”
韩教授将“盛世“定义为六条标准:“政治清明,制度先进,法制健全,文化优越,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唐太宗18岁开始征战,24岁扫平李密窦建德等诸多强劲对手,统一中国,29岁成功在政治斗争中胜出,成为皇帝,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纪录。但使唐太宗真正成为千古一帝的,是他不仅做到了“打天下“,更是完成了”治天下”。
唐太宗从一个只会打仗的统帅成为治国的皇帝,过程中拜了18位帝师。唐太宗信奉以人为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下属为镜,以活着的人为镜,以活着的人为师。
唐太宗为政,始终保持以信治国,依法治国。当下属向他进言法家之术考验大臣的忠心时时,唐太宗勃然大怒,严厉斥责。坚持“不以阴谋驾驭部下,帝王如果失信,威望何存。”
唐太宗的臣子因事根据律法和唐太宗争辩,唐太宗立刻让步,因为“法,乃国之大信!”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创立一个企业远比管理一个企业简单的多,这天下最难懂的是不同的人,所以不断为自己充电,把格局眼光放高放远,才是兴邦管理之道。”——韩昇教授
重新定义领袖管理之道
韩昇教授结合道德经和刘邦治国的故事为我们详细解释了“无为而治”的理念,更从盛唐经验来诠释何为“德惟邦本”,同时讲解了东亚法制史的律、令、格、式的制定建立,通过一系列历史经验的提炼,深入浅出地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无论是治国还是管理一家可大可小的企业,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事情,不过多干预,顺其自然,给予别人最大的发挥空间,才能事半功倍。”——韩昇教授
有效制度,决定长远未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国家或企业,制度是决定其是否能够长久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韩昇教授向大家举例了秦汉以来的垂直化管理,强化权力集中的中央朝廷设计、创新的三省六部制度,以古论今,启发学员重新反省自身企业的体制。
“以前帝王设中书、门下二省,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这般形成一个制度体系,既可以集思广益,又能有所规范,从这种开言论可以看出统治者不可恃才傲物,学会倾听不同意见,任用直言敢谏之人——以人为鉴。”——韩昇教授
取“经”历朝,锻造优秀的人才队伍
人才从古至今都在成功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韩昇教授简洁明了地梳理了不同时代的人才观,包括自古以来传统的人才观念、乱世的急功近利人才观、曹操的“才性论”等,为企业领导者选择人才、留住人才、任人唯贤打开了思路。
“科举考试是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唐朝为什么成为盛世,就因为她开辟文明之风,锻造一支有理想抱负并依法治国的干部队伍。”——韩昇教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韩昇教授家学渊源,深耕中国史学,此次向“E+领袖营”的学员们生动讲述了如何以治国之道做企业,让我们既了解了历史的厚重与精粹,更明白不论是社会还是企业,都可以从通俗历史中发掘宝贵启发,为今后发展打开新的思路!
韩昇教授精彩上课语录:
GDP不适合用来作为衡量是否盛世的标准,因为每个朝代的GDP一定比上个朝代高。
不要怕别人来沾光,人生的悲哀是无光可让别人沾,能让人沾光才说明价值。
没有政权会无缘无故被推翻。陈胜能推翻秦朝,不是因为陈胜的能力,是因为秦朝的问题。
领导人不懂敬畏,什么都敢做,那就是心已经骄了。
饿时才吃什么都香,大乱时才最适合治国。
社会很乱,其实人心怕乱,出门带刀,其实人不想带刀。表面越是防卫的人,内心更希望讲道理。
世界上没有小人,是你自己喜欢。投其所好,因为有好,故有小人。
自古以来,以识人为最难。
挖坑不可怕,挖坑不知道后果,是最大危险。慎因,因为果不是你能控制的。你能想象唐朝换了个太子,结果招来个武则天么?
不要迷信扬长避短,做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才能,不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懂得回头是岸。唐太宗擅长打仗,但他知道不能用打仗的方式来治国。
惩罚可以,但千万不要剥夺尊严。罚贵轻而必行!
唐朝的制度是,所有大赦,贪官不赦。
做事先立法,无法不执行。
唐朝的制度设定者认为,再呆板的制度也比不公平的制度好得多!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在平衡“效率”和“公正”。
对于领导者来说,威望才是最大的权力。
每一条建议都没错,加起来就是错,因为没有资源做。唐朝中央朝廷643人,唐太宗建立了最小的朝廷。省事不如省官。
用老官僚推行新政,结果往往凄凉,王安石变法的故事可为警诫。
失败的一方才会孤注一掷,赢的一方干嘛要赌?
能够伤害到你的人才是真有本事的,问题是你敢用么?有这个格局用么?如果你说敢用,那我追问一句,你敢多用么?唐太宗敢用,起用了3个李建成的将军,得到对方的忠心耿耿。
E+课程项目组
2016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