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立即申请
招生专栏
立即申请
资料下载
报名咨询

“洋掌柜们”一起奔“复”,探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机遇

复旦管院 | 27 Jun,2025

6月15日,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民晚报联合主办,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协办的“上海滩上洋掌柜沙龙”成立仪式暨首场沙龙在政立院区举行。


图片


依托世界级学术资源、国际化校友网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持续赋能外籍创业者和经营管理者,助力上海打造“全球创业者首选地”的城市名片。新民晚报海外部的“上海滩上洋掌柜”栏目则通过报道在沪外籍创业者故事,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为给在沪创业的外籍友人提供更多切实助力,新民晚报联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发起了“洋掌柜沙龙”系列活动。当顶尖商学院携手权威媒体知名文化IP,一群优秀的外籍创业者在复旦管院拥有了一处发现创业灵感、碰撞思想火花的“新家”。


图片

“离AI企业近,离未来近!”

复旦-BI MBA 2024级41班学生

“洋掌柜”Nikita Fedorov分享生意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冯天俊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市场的经济发展为全球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管院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国际友人,在商业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基础上,携手推进科创、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复旦管院与新民晚报将共同为在沪外籍创业者提供一个与本土资源、政策、学术机构等各方面交流的平台。期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创业者、管理者以及各界朋友们共同探讨、分享经验,展开更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


作为“上海滩洋掌柜们”的代表,朗高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恩(Yoan Rigart Lenisa)以“从好奇到承诺,我在中国的创业之路”为主题分享了他多年来在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创业的“中国故事”。从创业初期帮助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到转型为中国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他表示,尽管面临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挑战,但依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并将继续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业务。


图片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机遇


“上海滩上洋掌柜”首场沙龙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助理教授、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主任裘理瑾带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机遇”主题分享,并与“洋掌柜”们进行了深度的互动讨论。


在分析中国市场时,裘老师指出,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许多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意味着仅仅关注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市场的多样性远超于此,不仅包括一线城市,还包括广袤的农村地区和其他区域市场。因此,企业需要深入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制定差异化的策略。


图片


针对当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为例,裘老师分享,2023年年销售量中,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占据了52%的总销量,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必须重视本地化,重新思考其针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和营销策略。仅仅将现有产品或服务稍作调整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真正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这不仅包括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还涉及售后服务、用户体验以及文化适应性等方面。


此外,在中国市场做出决策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法律环境和文化背景。虽然作为外部观察者可能难以完全理解所有细节,但通过与本地团队合作,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中国速度”。她建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仅要依赖总部的指导,还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


在分析数字化策略时,裘老师指出,数字化是进入中国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产品推广还是客户互动,都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来实现高效运营。其中,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在中国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销售和营销的重要渠道。企业需要深入理解中国的数字生态系统,并利用这些平台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企业需要在本地化、数字化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才能在中国市场中脱颖而出。”裘老师指出。


最后,当讨论到“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对“洋掌柜”们的启示时,裘老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区,中国企业,包括扎根于中国的洋掌柜们所在的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一带一路”倡议赋能下的业务拓展机会。


图片


嘉宾分享



GenNow通讯创始人、来自英国的彭增义表示,“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这些同样在上海的优秀的创业者。”


新加坡籍创业者廖学敏感慨,“裘教授的分享让我重新思考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并试着和自己的企业关联起来。我也想把这些知识赋能自己的员工和伙伴。”


于恩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分享参与感受。“特别感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新民晚报》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并给我机会分享我的故事。让我们带着更多的好奇心、承诺和合作精神前行。”


图片

于恩在个人LinkedIn上的分享


“我很喜欢这种专业和学术思想的融合。”来自巴西的创业者Fabio说,“学者和创业者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因为我们都有不同的专长。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商业案例来验证教授提出的观点。”


来自马来西亚的创业者Johnny十分享受在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思维碰撞。“大家在决策风格、市场策略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都给我带来深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