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服务,是被设计的” |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工作坊(第二期)精粹
在 复旦-BI MBA《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工作坊(第二期) 中,小伙伴们被“服务设计”这个概念狠狠圈粉!原来——好的服务从不是偶然,而是被精心设计的!我们整理了内容精华,让你对”服务“有重新的认知,也让你对设计思维在服务中的运用有全新的了解💡
❓ 什么是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为他人做事,不以实物形式满足需求」
它讲究「系统性 + 情感性 + 全局性」
📌 划重点:
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过程(Purposeful Creative Process),需明确目标并贯穿始终。
📈 价值升维模型:从产品到体验
工作坊用“啤酒案例”引出了一个实用模型:
🍺 产品:功能性价值(例:一瓶啤酒)
⚡ 解决方案:功能性 + 效率(例:智能推荐、线上购买、快速送货)
💖 服务:情感性价值(例:贴心售后、会员体系、社群运营)
🎯 体验:象征性价值(例:品牌故事 + 情感共鸣 → 高溢价收购)
💬 结论:真正的服务设计,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价值升级,不仅卖出了产品,更卖出了情感与体验。
🗺 服务设计的关键方法:用户旅程
从用户视角绘制全流程,关注情绪曲线(痛点 / 爽点 / 峰值),设计有节奏的体验:
🔹 填平痛点:解决最不爽的地方
🔹 拔高波峰:放大最爽的瞬间
🔹 凤头豹尾:让人印象深刻的开始 & 结尾
🔹 精简流程:跳过冗余,让体验更高效
🏃行动建议
1️⃣ 企业自查:从“自嗨”到“用户嗨”
80% 的企业自认为提供了优质体验,但仅 8% 的用户认同!差距源于“自嗨式”服务设计。应定期用户调研,深入挖掘真实需求与痛点,优化每个触点,让价值被用户感知。
2️⃣ 管理者能力:从“闭门造车”到“用户洞察”
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倾听用户声音,感受情绪。通过数据分析、访谈和行为观察,培养团队的用户洞察力,并基于反馈快速迭代服务设计,使其与用户需求保持同步。
3️⃣ 服务设计: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
以用户为中心,精心设计细节,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通过情感连接与象征性价值让品牌有温度。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与体验,让用户保持新鲜感和忠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