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立即申请
招生专栏
立即申请
资料下载
报名咨询

教师节特辑 | 从财务报表到人生决策,高能课堂里洞见“江河湖海”

复旦管院 | 10 Sep,2025

编者按


在黄蓉教授的"财务江湖"里,没有枯燥的公式,只有鲜活的商业故事。她带着学生分析知名企业报表,探索数据资产的价值,分享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秘诀,让这门"硬核"课程充满温度与力量,赋能同学解锁真实商业世界与人生的答案。


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教学魅力,黄蓉教授连续两届(2022级38班、2023级39班)被复旦-BI MBA项目同学评为“最佳教授”。这个由学生亲手投出的荣誉,让她在教师节这一天格外有代表性——这是对专业与温度并重、知识与关怀并行的最好注解。


值此教师节,让我们走近黄蓉老师,一解究竟为何她能将看似平平的《财务会计》课变成同学们喜爱的“最佳教授”课程。


Image

黄蓉

复旦管院会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BI MBA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授课老师


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管理科学(会计学)博士,曾任长江商学院会计学副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财务报表:

商业世界的"解密器"


“很多人觉得财务会计枯燥,但其实它是商业决策的基石。”黄蓉老师笑着说,眼神中闪烁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这份“基石”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更贯穿于投资决策、战略调整、风险预判等关键环节——无论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备长期合作潜力,还是评估某个项目的盈利可行性,财务报表都是最直观、最核心的分析依据。


在她的课堂上,复杂的财务报表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企业运营的“X光片”:资产负债表能清晰呈现企业的“家底”,看清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负债压力是否可控;利润表则像体检报告,反映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度、盈利模式是否健康;现金流量表更是生命线,揭示企业资金流转的真实状况,避免陷入账面盈利但现金流断裂的陷阱。她擅长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企业报表分析,让学生穿透数字表象:比如通过对比同行业两家企业的毛利率,能看出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差异;通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可判断企业回款能力与运营效率,这些细节正是数字背后隐藏的商业逻辑。


“我们学习财务知识,不是为了成为会计专家,而是为了在企业经营中能看懂企业的健康状况。”黄蓉老师解释道,这种“看懂”需要更深度的思考:判断收入是否可持续增长,不能只看短期数据,还要结合行业周期、核心业务占比、客户结构等因素,避免被政策补贴、一次性收益等短期红利误导;分析成本结构是否正常,需拆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占比,找到可优化的降本空间,比如生产型企业是否存在原材料浪费,服务型企业是否有冗余的人力成本;评估资产结构是否健康,则要结合企业所处阶段——初创企业若固定资产占比过高,可能影响现金流灵活性,而成熟企业若流动资产不足,或会制约扩张能力。


这些知识对商业决策的帮助,体现在每一个实际场景中:小到部门预算的合理分配,大到企业战略的方向调整,甚至个人职业选择中对行业、企业的判断,都能借助财务思维找到更科学的答案。正如黄蓉老师常说的:“财务报表不是写给会计看的,而是给每一个需要做商业判断的人看的 —— 它能帮你拨开市场的迷雾,找到最本质的决策依据。”


Image


让硬核课程“活”起来的教学魔法


财务会计因涉及复杂的准则、抽象的逻辑,常被学生视作硬核难题。谈到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感,让知识真正“活”起来,黄蓉老师分享的教学心得,藏着对教与学的深层思考——她不满足于讲清楚知识,更追求让学生会“使用知识”,而这一切的核心,就藏在案例驱动与互动联结的双重设计里。


“我会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让同学们看到财务知识在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应用,而不是停留在课本的理论框架里。”黄蓉老师所说的实际案例,并非简单的企业数据罗列,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有故事、有矛盾、有决策空间”的商业场景。


比如分析某快消企业的季度报表时,会同步呈现其“线上渠道扩张导致营销费用激增”的背景,让学生思考“高营销投入是否匹配收入增长,这种成本结构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而互动环节的小组讨论,更像是“mini商业决策场”——她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角色,比如企业管理层、投资机构分析师、审计师,让大家从不同立场解读同一套报表,在观点碰撞中发现:财务分析没有唯一答案,却有更全面的视角,这种沉浸式实践,让学生从被动听知识变成主动用知识。


Image


更重要的是,她的案例选择始终兼顾行业广度与知识深度,覆盖多个领域的案例设计,能帮助不同背景的MBA学生找到与自己行业相关的共鸣点;而对同一案例的多维度深挖——比如从“利润表”看盈利,从“现金流量表”看风险,从“资产负债表”看实力,则让学生学会用完整的财务逻辑分析商业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学生真正理解“财务知识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公式,而在于用它看透商业本质”,也正因此,越来越多学生从害怕财务课变成期待财务课,甚至在课后主动分享用课堂知识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从爱上课程到爱上学科的转变。



黄蓉老师的高能量心法:

解锁持续动力


熟悉黄蓉老师的人,总能被她身上饱满的精力感染——无论是连续半天的课堂讲授,还是行政工作的尽心尽责,她始终保持着专注与热忱。这份高能量并非天生,而是她在多年工作与生活中,打磨出的一套“能量管理心法”。


第一套“心法”是热爱驱动的投入。对财务领域的热爱,让她把备课变成探索乐趣;课堂上看到学生从皱眉困惑到豁然开朗,这种知识传递的成就感,又会反过来成为她的能量补给。“真正的投入不是消耗,而是当你热爱一件事时,每多走一步,都会收获新的动力。” 她常这样说。


第二套“心法”是挫折里的积极转化。科研或教学中难免遇到瓶颈 —— 比如研究卡壳、课程设计需要调整,这时她从不会陷入焦虑。“人生的底色该是正面的,挫折就像报表里的‘异常数据’,不是要回避,而是要找到背后的原因。”


第三套“心法”是张弛有度的松弛感。再忙碌她也会给自己留专属时光:喝一杯咖啡,看一本好书,让大脑从财务逻辑里抽离;偶尔和家人看一场喜剧电影,跟着剧情笑出声时,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放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给能量充电,就像企业需要预留现金流,人也需要预留心理弹性空间。”


Image



来自同学们的

教师节“表白”


黄蓉老师,我们还记得第一次翻开财务报表时的茫然, 但是您的智慧把密密麻麻的数据,变成了一个个藏着商业故事的密码本;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您在课堂上轻叩黑板,用会计公式里的逻辑,让我们懂得——人生决策和做报表一样,要算清初心,更要守住热爱。那些课堂上被点亮的瞬间,那些迷茫时被启发的时刻,早已刻进我们的成长里。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想对您说: 谢谢您把枯燥的专业讲得滚烫,谢谢您在财务的“江河湖海”里为我们点亮一盏灯,更谢谢您让我们明白,原来好的教育,是既能教会我们看懂商业里的“江湖”,也能鼓励我们活出自己的“精彩”,希望这股能量能一直传递下去。


我们也想对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都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我们的前路,让我们不仅学得商业逻辑,也多了一份面对人生的智慧和底气,在自己的道路上活出精彩。


复旦-BI MBA项目全体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