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驭变局,北探未知|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42班开学典礼举行
2025年10月17日,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42班开学典礼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圆满举行!

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Tobias Svenningsen先生、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小庆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丽安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冯天俊教授、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Heidi Wiig教授、挪威中国商会董事主席Bård Bjerken先生等嘉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典礼。

在人工智能、地缘政治与可持续转型交织的时代,商业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范式转变。致辞中,嘉宾们着重强调了“变化”、“平衡”、“责任”等关键词——在新的全球格局里,如何以学习者的勇气与领导者的远见,去理解技术的力量、应对不确定性,并在动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北”理想,将是42班新生学习与探索的重点目标。
OPENING
CEREMONY
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主任裘理瑾教授分享了42班「新生画像」,用生动的图文展示了42班学生的整体概况。学生们来自制造、能源、科技、金融、农业等多个领域,工作经验兼具国际化视野与本土行业洞察,其中,非外资企业雇主的占比较之前显著增加,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出海趋势。
裘教授指出,42班的独特之处在于“多元”与“平衡”——这不仅体现在从事行业和个人背景的多样性上,更会体现在同学们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开放性上。

复旦-BI(挪威)MBA项目主任裘理瑾教授
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Tobias Svenningsen先生发表致辞。基于在世界各地丰富的实践亲历经验,他给到新生们真诚建议,当下世界正经历“历史性范式转变”(momentous paradigm shift):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逻辑,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竞争的新赛道,而地缘格局的变化让国际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与契机。他强调,中挪在能源与可持续领域的合作正成为双方关系的重要基石。
Svenningsen先生勉励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积累管理知识,更要利用这一平台汲取灵感、挑战未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格局中,请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的时光里勇于探索、不断学习,并敢于走出舒适区。”

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Tobias Svenningsen先生
挪威中国商会董事主席Bård Bjerken先生代表挪威商界致辞,谈及北欧国家如何在“小而强”的经济格局中实现竞争优势。他指出,挪威及北欧企业在能源、海运、数字产业和绿色科技领域建立了全球领先的竞争力,而这些成果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坚持“协作、透明、责任与平等”的结果。
Bjerken先生向同学们发出“合作邀约”:“合作孕育韧性。欢迎加入北欧与挪威的商业社群——这是一个既分享经验,也期待向你们学习的共同体。”

挪威中国商会董事主席Bård Bjerken先生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小庆教授回顾了复旦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进步与成就。他提到,复旦大学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0位,近年来积极推进创新学院建设与AI驱动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全球合作网络,在创新领域不断推进。他表示,这一切都与今年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的主题“自立自强,旦复旦新”高度契合。
曾教授指出,复旦-BI(挪威)MBA项目作为中国最早获得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管理教育项目之一,29年来始终以高质量教学与跨文化融合著称,也将在未来继续成为复旦创新的阵地,为同学们提供无限机遇。他鼓励同学们珍惜这段学习旅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共同成长。“前路必定充满挑战,但也必将成为你们人生中极富意义的一章。”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曾小庆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丽安教授则以充满感染力的发言,与同学们探讨了“成为复旦人”的意义。她说,复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自主创办的高等学府,这种“自立精神”与开放格局深深刻入复旦的基因。就此,她鼓励学生们思考自己加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初心:不仅是为了职业提升,更是为了在全球化语境下思考“商业为何而行”。
卢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即真正的管理者,应在商业利益之外学会平衡社会责任、文化理解与人文关怀。“身处商界,意味着要肩负比完成KPI更重的责任——需要始终思考你的决策对环境、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丽安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冯天俊教授指出2025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恰逢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他表示,复旦管院即将举办全球商科教育博览会,近50所世界顶级商学院齐聚上海,欢迎同学们前来参与,积累实践经验。
对于将来的学习路程,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变革;也鼓励同学们“读好书,见高人”,拓展人脉、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他相信管理才能不仅源自于天赋,更源自于不断地训练与提升。“当你疲惫却仍选择前行——那就是梦想本身。成功不在终点,而在于一路的坚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冯天俊教授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Heidi Wiig教授以“登山”作比,描绘了MBA学习的过程——从基础的积累,到视野的开阔,再到独特的理解。“攻读MBA就像攀登高山——随着你不断向上,视野会愈加开阔,你将看见此前未曾发现的联系与可能。”
2025年,复旦与BI的合作即将步入第三十个年头。Wiig教授指出,项目的学习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共创知识”的过程——师生之间、文化之间的对话,让学习成为真正的跨界体验。她鼓励同学们在AI、数字化、可持续等前沿领域保持探索热情,以开放思维理解全球商业的演进与未来。

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术院长Heidi Wiig教授
41班学生代表詹姗娇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她回顾过去一年,从课堂到案例,从作业到团队合作,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自我认知的成长。在她晋升为亚太区负责人并推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课堂所学在实践细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管理跨文化团队时。她感慨道:“MBA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证书上,更在于每一个被激发的思考瞬间。”
詹姗娇鼓励新同学:“永远保持自信——相信自己在专业领域就是专家。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平台上,你获得的将是成长与人生的双重进步。”

41班学生代表詹姗娇
42班新生代表金鹏分享了他的职业转型经历。他曾长期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等地从事矿业工作,此次选择加入复旦-BI(挪威)MBA项目,是希望系统学习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商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表示,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东方的深度与西方的开放”,使学生在跨文化对话中重构思维模式。他呼吁同学们怀抱感恩与勇气,以知识、热情与责任感共同塑造属于这一代人的未来。
金鹏乐观地展望:“两年后回望今天,我们所收获的将不仅是一纸学位,更是成长的足迹和对自身变化的深刻认知。我们也必将成为中国智慧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

42班新生代表金鹏
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国家战略支撑及企业成长需求,拓宽国际视野,项目在典礼当天邀请恺朔战略咨询创始人和董事长高泽女士为新生讲授MBA第一课《中国品牌出海新十年》。课程系统梳理了中国品牌出海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结合丰富案例,阐释了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高泽女士进一步分享了品牌出海的战略路径,强调应以品类创新、精准定位和本土化运营塑造品牌影响力,从而引导消费认知、创造市场需求。她还分析了产品出海、供应链出海等不同模式的特点,指出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需应对数字化能力、人才储备与合规管理等多重挑战。“从畅销全球到赢得人心,让‘中国品牌’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认同!”

恺朔战略咨询创始人和董事长高泽女士
BI-Fudan MBA
Class 42
从复旦大学到BI挪威商学院,从东方到北欧,作为中挪教育合作的重要桥梁,复旦-BI(挪威)MBA项目历经29年,已培养出数千名具有全球视野与可持续领导力的商业精英,持续为全球化时代的管理教育注入力量。
如今,42班新生即将在此开启新的篇章,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变革与挑战。愿他们在复旦-BI(挪威)MBA项目国际化的舞台上探索和突破——保持平衡,拥抱变化,找到属于他们的“真北”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