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立即申请
招生专栏
立即申请
资料下载
报名咨询

校友房让青:活出自主定义的绽放人生

复旦管院 | 08 Sep,2025

人生不是爬梯子,而是造一座花园。不必追赶别人的花期,只需深耕自己的土壤。时间终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绽放。

真正的成功,是活出自主定义的、绽放的自我。


——Helen 房让青



Image

Helen 房让青

复旦-BI MBA项目2007级8班校友

复旦管院校友导师

上海翌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组织发展官

FFT中国副总经理

复星国际人力资源合伙人


编者按


初见房让青(Helen),她目光中的坚定与智慧,让我迅速对应上了她“硬核”的职场标签:上海翌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组织发展官、FFT中国副总经理、复星国际人力资源合伙人。她的履历如同一部职场进阶史,每一步都写满了专业与成绩。然而,随着交谈的深入,真正打动我的,并非她职位的光环,而是她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成就他人、完整自己”的个人魅力。

看似瘦弱的她以源源不断的高能量让这场访谈持续升温。她谈职场,谈成长,谈内卷时代的焦虑与突围,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人”的关注——如何赋能他人,如何完整自己,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意义。

从高考失利的起点,到自学成才的逆袭;从人力资源的经理,到复星集团翌耀科技的核心管理者;从专业领域的深耕,到思想领导者的蜕变。她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中保持清醒、持续进化的宝贵启示。


今天,让我们走进Helen的世界,聆听她的职场智慧,体会她的生命哲学,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终身学习:

知识做加法,心性做减法


Helen的职场生涯始于1996年,高考失利并未让她止步,反而激发了她终身学习的决心。她用四年时间自学完成浙江大学英语本科,又历时十二年拿下管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坚持不仅让她获得了学历,更让她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工作之余,她持续进修心理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CF国际教练联盟PCC认证,并完成多项领导力与情商管理认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她的座右铭。知识要日日累积做加法,心性却要日日减少做减法。“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修炼心性的过程”,她说,“在职场中,我们常常被焦虑和压力困扰,但真正的智慧,是学会放下,学会与自己和解。” 她通过冥想、瑜伽与经典诵读,持续向内觉察,学会放下执念与贪欲,努力让自己尊重客观、顺势而为。她坚信,投资自己永不贬值,而真正的成长,是知识与心性的平衡。


Image


硬实力与软技能的

双重修炼


三十年的职场生涯,Helen先后服务过法国拉法基、英国TI汽车、德国舍弗勒以及复星集团旗下翌耀科技。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更通过持续学习夯实了多维能力:罗格斯大学的进修深化了HR专业纵深,复旦-BI MBA项目的学习强化了国际视野,并塑造了战略思维。


她认为,软技能是职场人最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很多人只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却忽略了沟通、共情和领导力的重要性。其实,软技能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她通过教练和情商认证,学会了如何深度倾听、如何共情,也让她在领导团队时更加得心应手。Helen特别强调,硬实力与软技能的结合,是职场人应对变局的关键。她通过内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察情绪背后的本质问题,减少焦虑与内耗,提升内在的平静与智慧。这种能力锻造,不仅拓宽了她的职业通道,更让她在变动中始终内核稳定、思路清晰。


Image


人脉共生:

越给予,越丰盈


Helen的人脉构建之路,充满了真诚与智慧。她认为,人脉不是功利性的资源交换,而是高价值的共生系统。很多人把人脉当作资源交换的工具,但其实,真正的人脉是建立在信任与价值共享的基础上的。只有当你真诚地帮助别人,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


因此,她始终重视与同事、客户、上下级乃至前领导建立真诚、双赢的关系,并积极参与专业论坛、俱乐部和公益项目,担任上海多所高校及公益组织的职业导师和教练,她被复旦管院校友授予“校友导师”荣誉身份。她引用《道德经》中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来诠释她的感悟:越给予,越丰盈。


Image
Image


在复星集团旗下翌耀科技,Helen逐渐形成了教练领导风格。她善于识人育人、授权支持,甘作团队背后的点亮者。她作为伯乐,推荐团队中的陈思源报读复旦-BI MBA项目。两年求学期间,陈思源的学业与事业同步发展,在还未毕业时就拿到了跃迁至美国总部HRBP的职位。“我一直相信爱出者爱返。保有一颗利他之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收获才是更大的,因为心里会充盈着满足感、成就感。”


当陈思源得到公司的晋升,Helen的喜悦并不亚于他本人。“一路上看着他成长让我特别开心,能够帮助他人成长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Image

Helen与陈思源(复旦-BI MBA项目2023级39班校友)摄于BI挪威商学院毕业典礼


心态与格局

决定职场高度


三十年职场路,让Helen深刻意识到:心态与认知,才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根本。她认为,职场不是短跑,而是一场不断装备、调适的马拉松。能真正抵达远方的人,往往是那些眼光长远、内心温暖、光而不耀的赋能者。她建议职场人不必计较一时升职加薪,而应专注“净值”积累——能力、经验与人脉的沉淀,远比当下的职位薪资重要。


对于很多同学关心的人生第二曲线的问题,Helen也从她的经验中提取了真诚的建议:


启动时机: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  


规划第二曲线最好的时机,恰恰是在第一曲线尚处高峰的阶段。主动布局,才能避免被动应对。我在十六年前就开始公益担任上海多所高校硕士生及公益组织的职业导师和教练。这些经历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为我带来了一些正式的就职邀请,让我意识到:当原有路径面临瓶颈时,我仍有切换赛道的底气与选择。


能力迁移:萃取「可复用的核心技能」  


我从第一曲线中沉淀出两类可迁移的底层能力:  

硬核技能: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构建、英语沟通与写作等;  

软性实力:如影响力、教练式领导、逻辑思维、结构化表达、洞察力、创造力、高效执行、情商沟通与压力管理等。  


除此之外,还需培养跨领域思维,打造几个可移植的“顶点能力”,筑牢自己在某一垂直领域难以替代的专业优势,并有意识联结职场贵人、拓展人脉圈。这些积累,都将成为支撑第二曲线的关键动能。


Image


风险控制:采用「双轨探针策略」


这里强调的,是拒绝“孤注一掷式转型”,而应走阶梯式路径:最小原型→价值验证→模式跑通→全面切换。


财务探针:第一曲线需覆盖80%以上生活成本,才持续投入第二曲线;  

时间探针:每周拿出固定时段(如周末)验证新方向的可行性;  

反馈探针:在新领域完成三级验证。若连续六个月未能获得有效正反馈,则应暂停并复盘策略。  


第二曲线不是为了“重启人生”,而是为生命叠加新的声部。每一次跨越,不是告别过去,而是让人生的和声更加丰沛、悠长。


在职场内卷的时代,

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


在内卷时代,Helen提出“做能量水库,不做焦虑者”的理念。她强调,职场人应重视身心健康,通过静坐与冥想保持内在平静,专注做难而正确、需要长期积累的事。其中,持续学习是一条最有效的提升之路,并通过思考与输出反哺自我成长。如果还有能量的话投身公益,在助人中收获深层成就感与赋能反馈。


她提醒职场人,不要陷入别人的游戏规则,而应回归本心,自定义成功。她建议在面对挑战时,向自己提问:

-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 眼前的竞争是否能增强我的可迁移能力?  

- 这个赛道是否契合我的能力护城河?  

- 我的事业、健康、家庭与成长是否仍走在正确的大方向上?  

- 我的成功,到底该由谁来定义?  


最后,Helen祝愿校友和同学,以及每一位职场人,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丛林中,看清方向、稳健前行,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成功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