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养成记:专访复旦MBA项目副主任戴宁红老师

2017年09月28日

关于黑衣人

300多名“黑衣人”,凝聚了复旦Orientation的聚劲精神,他们用最专业的态度,带领学员们完成三天Orientation的全部课程;他们带着最真挚的笑容,细心周到地关切着每一位新生;他们拥有最饱满的热情,时刻准备着,成为复旦MBAer最坚定的同行者。

 

然而,这支傲然挺立,锋不可当的“黑衣人”团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实上,“黑衣人”的集结与培训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很多同学都好奇,这支“黑衣人”团队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他们都会进行怎样的训练?而自己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黑衣人”团队的一员呢? 为此,小编特别为大家采访了“聚劲Orientation”的负责人戴宁红老师,听听戴老师讲述黑衣人的故事。

 

 

戴宁红(复旦MBA项目副主任)

 

戴老师,这次的Orientation出动了300多名“黑衣人”,听说他们是由09级到16级复旦MBA项目的学生和历届校友组成的,请问您是如何从这么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中,挑选出这些“黑衣人”的呢?

戴宁红:这个选择确实是一个难点。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每一颗想做“黑衣人”的心都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不会用选拔的方式去挑选,而是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让一个个美好的意愿在行动中逐步结晶,用行动去影响行动,用行动去选择行动。从形式上来说,在启动之初, 我们会用广泛的调研结合开放空间等共创的方式展开,让每一个有意愿的人都有表达和付出的机会,在6个月的旅程中,让意愿汇聚,用行动凝聚,逐步形成一个个团队。

 

 

 

Q: 戴老师,“黑衣人”团队选拔完成后,您又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整编的呢?

戴宁红:其实“黑衣人”的召集和整编是一个交织在一起的过程,由一个个意愿汇聚,到一个个团队创建,并将团队的协同性和风采展现出来。团队整编的是一个结合“人”、“事”、“系统”、“时间轴”等多维度展开的过程,在大家所熟悉的“黑衣教练”之外,我们还在黑衣人大家庭中设计了很多的角色,比如说,黑衣种子,黑衣先锋,黑衣首脑,黑衣班董。

我们整个“黑衣人”队伍的组织架构是分成多级的:1. 直接面向新生并产生最多联系的“一级”,我们称为“指挥”系列,他们负责把我们Orientation的理念传递出去。这个“指挥”系列由校友和高年级同学担纲,从10级到15级,一共178人。2. 本届活动的发动机组,由以15&16级的学生为主的联合团队组成,从活动策划到宣传传播、从“黑衣人”的召集到团队培训、从项目运营到吃住行的安排,他们参与时间最久,也在一次次演练中迅速成长。3. 我们还架构了一个以校友和高年级学生组成的Orientation2的策划和培训团队,默默支撑Orientation1的团队,使团队之间互相补力。

 

 

 

Q: 听上去,“黑衣人”团队的整编是个复杂又费心费脑的工作,戴老师,整编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戴宁红:“黑衣人”团队的整编是一个“人性化定制”的工艺品,整编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感知团队、感知人性之美、彼此关爱珍惜、激发潜能、创造可能性。

亲历聚劲15年团队构建过程,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复旦MBA Orientation活动能够代代传承,步步提升,是因为,在复旦 MBA的阵营中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带着对美好的向往,投入奉献,他们把握大局同时注重细节,他们将集体的智慧汇聚到复旦MBA大家庭中,身体力行,他们感染着周围的人,同时也被周围的人所感染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后来者,生活中没有旁观席,也不需要评论家,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就必须把自己放在行动者的位置上…他们轻轻地开启着大家心的门窗,让不相识的彼此,用“聚劲”这个密码,跨越时空,真诚连结,携手前行。

 

 

Q: 戴老师,很多同学都想知道,您是如何操练这支“黑衣人”团队的呢?

戴宁红:我简单回溯了一下,针对这一届,我们共设计黑衣种子营、黑衣先锋营、黑衣班董营、黑衣首脑营、黑衣教练营5个系列化培训,开展了24次半天的团队演练,看到“黑衣人”,在一次次训练中将彼此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在行动中绽放用由内而外的美,这是我眼中最美的一副画面。

对我个人而言,每一届的活动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在思考这段教育之于每位同学的意义;我们在思考这个教育系统如何能承当起更大的责任;我们希望能感知群体的感知,激发群体的行动力和创造力,让这段在人生最美好时段选择的学习能赋予每一位学生最大的生命动力。

 

 

于每届的“黑衣人”而言,我期待他们能经由每届活动的旅程,对自己有更真实的感知和发现,具足爱、好奇心和勇气,跨越知与行的鸿沟,创造生命的精彩。有了这些美好的目标,6个月的操练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集体修炼了。

Q: 戴老师,您是如何定位自己在这个“黑衣”团队中的角色呢?

戴宁红:每一年我都会收藏一件聚劲的黑衣,我也是其中的一位黑衣人。我的“戴姐”的称谓就是“黑衣人”们叫出来的。当然作为一个多年的“黑衣人”,尤其作为该项目的发起者和管理者,我深知自己的责任。

在活动推演的过程中,我的角色是在不断改变的。有时像是制片人,在拿主线方案时是设计师,在调动团队时像家长,在面对团队困难时是教练和团队顾问,在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我是个画家(说着戴老师拿出了她手绘的“作战地图”),平时在生活中不会精打细算的自己在过预算时也变得极为严苛。

 

 

 

 

 

最享受的还是在大戏出演时能够静心观赏到一幕幕精彩画面的呈现,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爱,体会并珍存复旦MBA大家庭的和睦和美好。去年在女排夺冠时,看到一期郎平的专访,不禁潸然泪下,其中触动最深的就是自己在这个深爱的团队和组织中所肩负的总教练角色所付出的辛劳和责任。“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是我的信条,相信自己相信团队是我的密码。创建“黑衣人”组织并始终同行是我最重要的幸福源头。

Q: 经过十八年来的不断创新,“聚劲Orientation”已经成为复旦MBA项目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为无数将要在复旦开启MBA学习生涯的学生指明了方向。在您看来,Orientation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戴宁红:聚劲Orientation, 是方向,更是力量,是一个帮助参与者跨越知与行的鸿沟,不断整合系统,挑战自我、认知自己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和创造更多可能性的过程。Orientation希望让每位新成员真正认识学习的意义,发现属于自己的航道,迅速而坚定地踏上全方位成长的旅程。

今年的Orientation,我们总结了八个字,“感知、行动、联接、成长”。缺失了对自己的感知,我们的行动会深陷“随波逐流”和“固步自封”的沼泽之中。而在新的学习启动之际,建立与学校学习系统的合理认知和有效连接、建立与身边的同学和团队的连接和相互激发的文化氛围、尤其是跟最真实的自己的意愿的有效连接,将构成我们成长的重要基石。

 

 

 

项目的声誉是由它所培养的人才所缔造的,复旦MBA项目在20多年发展过程中,最引以为豪的是,学生和校友在接受乃至完成培养的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意识,这种参与不仅提供了大量行动中学习的机会,迅速推动项目的发展。同时,也在复旦MBA同学们的深度连接中,碰撞出全体的智慧,形成复旦MBA高质量的互动平台,成为复旦MBA项目品牌魅力及项目文化的重要一环,并令人向往。

 

 

新闻动态
Copyright 202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