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
始于1996
立即申请

MBA13 谢克辉:MBA学习:“50%来自课堂,50%来自同学”

MBA学习:“50%来自课堂,50%来自同学”

 

谢克辉,Sam Xie200912月入学,复旦-BI(挪威)MBA项目MBA13班班长,现任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IT经理。

 

谢克辉,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IT经理,在伊顿上海总部已经待了10年。在这之前,他还曾当过2年物理老师。现在已位于公司管理层的谢克辉认为,多年的工作经验已使他掌握了很多理论,“但还需要把它们系统化”。经过几番对比与考察,他选择了朋友推荐的复旦-BI(挪威)MBA项目。

他是2009年12月入学的MBA13班的班长,英文名字叫Sam,一般大家亲切的叫他大S。作为一名认真的学生,他会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老师互动,还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有很多很多个A”;作为班长,他不仅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很热心“聚贤荟”——复旦-BI(挪威)MBA项目同学会的学生活动。他坦言,在项目的学习收获中,“50%来自课堂,从同学们那里可以学到另外50%”。

 

“Sam你今天怎么不提问?

提到MBA的学习,谢克辉认为:“既然选择来读,就要对得起这些时间、这份学费。”从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他都像在校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去完成,“课堂上我也是最爱提问的那个,因为要把思考中遇到的困惑解决掉。当我把所有问题都弄懂,课堂上没有问题可问的时候,还会有同学打趣说‘Sam你今天怎么不提问?!’”。很多同学对“问题Sam”感到好奇,问他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学习才会冒出这么多问题,Sam总会笑着回答“一个钟头”。于是大家再次感到惊讶:“你每天怎么能有这么多时间用来学习?”“因为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从浦东到浦西,路上要花一个钟头。”

对已有的知识查漏补缺,使之完整化系统化是谢克辉努力学习的动力,而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谢克辉坦言,在来复旦-BI(挪威)MBA项目学习之前,他管理团队看重的是能否获得结果,而现在则更看重用什么方式来获得。这运用了管理学中的“战略思维”,“管理一个百人团队,我会为它制定方向、目标以及安排日常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还能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

除了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MBA学习的另一个作用在于扩大视野。谢克辉提到:“对不同行业的全面了解让我更关注企业运作。”他表示今后工作的重心可能会转向商务管理,可能会对IT的角色做改变,也可能会去别的企业,“无论如何,经过MBA的学习,未来发展的选择面更宽阔了”。

 

“在工作和生活间维持平衡

因为在外出差的时间多,与家人的沟通有限,“儿子又刚上初一,这个年纪的孩子刚好可以跟我沟通,也最需要跟人沟通”,所以他必须要分给家人足够的陪伴。但作为MBA13班班长,他也会尽量安排时间参加班级活动。为了平衡工作、家庭以及学习,他给自己制定了这个规则:“不管工作再忙,社会活动再多,一定要留出时间陪妻子和儿子。”

谢克辉认为生活中一定要为自己“制定规则”。便于执行的规则也就便于遵守,规则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间维持平衡。他说这也是作为一个爸爸的以身作则:“我在家里不看电视也不常上网,另外,我还在认真学习,希望儿子对待学习也用十分认真的态度。”

 

如何与新boss沟通

读MBA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互相之间有很多可以了解和借鉴之处。“我经常和我的一个同学讨论企业和人员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难题和解决方法。例如人员管理方面,我所在的多元化企业就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这位同学所在行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再比如,‘如何与新boss沟通?’,我从一个同学那里学到‘找共同点’。于是去印度出差那次我特意查了有关板球的规则、打法和著名球员的资料,因为在印度板球是一项很疯狂的运动。于是一到那儿,我立马与当地的同事和上司相处得很融洽。”谢克辉直言,复旦-BI(挪威)MBA项目的同学都十分乐于分享,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占到整个MBA学习的50%,“他们是有想法、有冲劲,并且富有激情的一群人。他们大都工作了10年以上,小有成就,处于公司的中高层”,在这样的一群人中,很容易找到同伴。

谢克辉还提到班级中的外籍学生:“他们学习都很认真,并且很愿意与中国学生沟通。虽然我们常因为观点不同而争论,但这些中外差异让我们能够获得新鲜的视角。因为我经常要管理全球团队,所以了解不同视角对我来说很重要。”

Sam还曾组织同学挑战珠穆朗玛,带领10人团队登上了海拔5200m的珠峰大本营;资助云南家庭困难学生。除了积极带领本班同学开展各种活动,谢克辉对于“聚贤荟”这个学生团体的工作也很热心。“聚贤荟是MBA学生会,是一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本班和外班同学、在读学生和校友、中国人和外国人聚拢来的一个平台”。聚贤荟下设的不同行业俱乐部经常举行论坛、讲座和沙龙,“有次我去参加营销俱乐部的讨论会,就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并且借鉴到了IT行业中”。跨行业沟通可以算作课堂外的学习,对于同学们眼界的拓宽常常很有效,“在聚贤荟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们互相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对彼此的事业都有或大或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