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放弃也是大智慧

来 源 于:《东方早报》2005-8-15

采访对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薛求知教授

采访记者:《东方早报》记者  董娟

8月2日,中海油正式表示,在优尼科竞购案中选择了放弃。

十几天前,海尔也宣布放弃以128亿美元收购美泰克。面对强劲对手惠尔普开出的23亿美元高价,海尔适时地收住了脚步。至此,海尔和中海油这两场轰轰烈烈地持续了几十天的收购大战硝烟彻底散去。

而在更早之前的罗孚收购战中,面对南汽的得手,上汽集团表现得十分冷静。

“中国企业在并购市场里学会了必要的放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会有更深的理性思考。这是个好现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薛求知教授认为这将是一种趋势。

新华信集团北京风华正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冬用“以退为进”来形容中国企业的这种做法。

    跨国并购逐渐成潮

“一点都不觉得意外。”这是薛求知听闻上述两起并购案结果时的第一反应。“无论出现什么结果,都是正常的。尤其是中海油的并购案中涉及强烈的政治因素。”在他看来,正常的并购要约中通常会出现几家公司,出现竞争和胜负很平常,同时,在并购中经常也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收购方不同意附加条件而退出这也很正常。

在8月2日的退出声明中,中海油表示,“空前的政治反对力量”使这起收购面临了最大阻力,最终它不得不放弃进一步提高收购报价的决心,中海油最终还是与优尼科失之交臂。

薛教授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途径分成三种模式:一、直接进行海外投资,在当地设厂,海尔就曾经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二、进行跨国并购,TCL、联想等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三、战略联盟,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的众多合资企业便是此种类型。

“曾多次表示不会进行海外并购的海尔开始参与并购美国的家电巨头美泰,这说明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选择。”薛求知表示。

“当中国企业希望通过国内规模生产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向全球市场扩张时,他们发现并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整合最需要的资源。”闫冬说。

今年4月底,张瑞敏在参加“中国企业走出去2005国际论坛”时表示:“海尔的国际化到了一个关口,正遭受国外竞争对手的阻击,过去了就是成功人士,过不去就将成为烈士。”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去年12月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获得的最宝贵财产是其世界级的管理团队和他们丰富的国际经验。”

“除了产业的关系,迅速提高品牌意识也是中国企业热衷跨国并购的重要原因。”闫冬表示。美国《纽约时报》援引华尔街银行家的话说,中国企业还会来搜寻更多表现不佳的美国公司,实施并购计划,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企业当前的业绩,而是为了“迅速树立品牌意识”,并获得美国公司提供的合法性。

关于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部门的案例,在闫冬看来,“这无疑提升了TCL在全球的知名度”。“仅从品牌上看来,TCL和李东生都是大赢家。”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才使更多的中国企业想搭乘“并购”这趟快车。

据投资银行里昂证券统计:2003年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开支达28.5亿美元,2004年则接近70亿美元,而今年很可能达到140亿美元。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不可避免。中国在2000年定下计划,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20年翻两番,就要求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必须看到,目前国内商品99%已经过剩,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必然,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增长的销售额将有很大部分要依赖国际市场。

    理智的并购思考

当海尔、中海油继TCL、联想之后勇敢投身到国际并购战中的时候,有人一度欢欣鼓舞地以为,海外并购的“中国世纪”已经到了。如今,TCL和联想还没有真正尝到并购革命带来的甜头,而曾经吸引无数目光的海尔、中海油并购案又相继无果而终,新一轮海外并购的悄然落潮再次让中国企业见识了国际化之路的坎坷难行。此时,反思成为当前越来越坚定地要走国际化道路的中国企业最需要做的事情。

虽然中国企业正逐步移向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但是,种种事实表明,中国企业还没有迈进到实质意义上的海外并购时期。从总体上说,目前中国企业仍处在历练阶段。

“这恰恰说明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心态正在趋于成熟。”闫冬说,他用“以退为进”来形容这种做法。

“跨国并购的成功率非常低,仅有30%的案例是成功的。与其花大价钱和很多附加条件来完成一场并购,还不如暂时选择放弃,毕竟并购的机会很多。”闫冬认为海外并购的一项原则是“宁可错过,不要做错”。

“虽然联想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但最终通过美国政府的认证,联想还不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对收购目标所在地商业环境、法律以及监管要求是否熟悉是很多中国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但往往这些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亚商全球市场策略有限公司经理于伟霞说。

“放弃收购美泰,对于海尔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于伟霞说,“因为海尔本身在美国的业务规模不是很大,通过并购美泰克,海尔很难赢得较高的成本上的协同效应。”

她认为,海尔有希望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但若收购美泰,海尔集团怎样处理海尔与美泰这两大品牌在美国市场的推广?他们不仅要权衡好这一问题,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继续发展美泰这个品牌。“后续的问题,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跨国并购是一种趋势,对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丧失一次机会,并不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次不成功的跨国并购,带给中国企业的理性思考才是最根本的东西。”于伟霞表示。

跨国并购的整合难题,将促成中国企业更为深入地理性思考。

                                                                                                                对外联络与合作办公室

                                                                                                                       2005年8月18日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