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正式揭晓,我院EMBA校友、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斌发明的“一种特大抗扰变梳形桥梁伸缩装置”为宁波首次获得中国专利界的“奥斯卡”大奖——中国专利金奖。
中国专利金奖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向获奖的专利权人颁发的奖牌,也是在专利领域由我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奖项,旨在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图为复旦大学EMBA校友徐斌(左一)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现场指导施工
中学政治老师
开车的人都知道,车子过有的桥梁时会发生“跳车”现象,这是因为路桥连接处有一道缝隙,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伸缩缝”,而徐斌校友此次的获奖发明将能使汽车非常平稳安全地通过。
徐斌,复旦06春EMBA,出生于1960年,因为经常外出指导桥梁伸缩缝施工,他的皮肤显得有些黑。他原是一名中学的政治老师,1993年下海办厂。那时,国内的大桥伸缩缝装置都被几家跨国公司垄断。徐斌校友发现,车辆经过伸缩装置时,车子会“跳舞”,震动非常明显。
于是,徐斌校友决定,要找到一种更好的伸缩缝装置。1995年,他花了30多万元,从一个科研所购买了一项桥梁微型伸缩装置技术,当年就试用到沪宁高速公路。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年时间,车轮的高速碾压使得这批伸缩装置全部损毁变形。
一百多个桥洞
从那时起,徐斌校友打定主意,要自己研制出一个安全牢固的伸缩缝。“为此,我们钻了不下100多座桥的桥洞。”身为路宝公司的技术经理王博回忆说,当时他们可以说见桥洞就爬,特别是一些大型桥梁,他们查看桥梁的伸缩缝装置,感受桥梁晃动的幅度。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徐斌校友琢磨出了能随着桥的变动做多方位变动的桥梁伸缩装置。2003年,全新的桥梁伸缩装置走出了实验室,安装到了杭宁高速公路上,与进口产品作比试,一年后,进口产品不堪重负出现钢板断裂,而徐斌校友生产的伸缩装置完好如初。2004年7月,徐斌校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送到了北京交通部公路试验场,进行破坏性测试。最后测试报告显示,这套自主研发的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完全适合各类桥梁使用,使用寿命可达60年以上。2007年,这一装置还为宁波摘取了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全国行业标准
对徐斌校友来说,他为这一发明付出的代价并不少,前后花费了3000多万元,如今付出已经有了回报。2008年11月,交通部废除了原先使用的“德国标准”,将路宝公司的标准列为全国行业标准。这一装置价格只有跨国公司的三分之二。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装置已经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上海闵浦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九江长江大桥主桥、杭宁和甬台温等高速公路大桥,温州连岛大桥等全国各类桥梁中广泛运用。
管理教育推广与发展中心
2010年2月12日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