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聚劲杯”创业大赛创业讲堂举行

2019年2月23至24日,2019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聚劲杯”创业大赛创业讲堂举行。来自创新创业领域的七位学者与投资人共同搭建两天的课程模块,帮助创业者深入了解全球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与逻辑规律,洞见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中蕴含的商机。

我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中心主任孙金云以“回荡的创业钟摆”为题,从当下创新创业面临的现状分析出发,为创业者提供应对挑战的基本思路。孙金云副教授认为,从宏观经济到纵观、微观现状来看,经济无疑正在面临“寒冬”。但如果能够理清思路、认清现实、找到方法、果断决策,有先见的创业者能够在冬天之中找到春天的步伐。

欣元智投创始合伙人夏旸围绕“到底什么是‘商业模式’”这一问题,层层深入地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概念内涵。他指出,将所有问题归结于商业模式过度拓宽了概念的范畴,背离了问题的实质。创新创业首先要洞察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潜在的未来需求,创造性地构建满足上述需求的手段和价值,把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做成一项业务,到这一阶段才能体现商业模式。

我院企业管理系唐跃军副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创业企业中的控制权竞争,为创业企业股权架构设计与合伙人分配股权提供思路。唐跃军副教授指出,控制权的争夺是企业从开始到消亡都始终存在的问题,而唯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可以对抗和修养人性,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并获得持续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内部制度和机制保障。

中引创投主管合伙人王雷精准地指出并分析了创业过程中的三大死穴:第一个“死穴”是需求与商业模式。创业需要聚焦客户,了解市场需求,并不断验证商业模式。第二个“死穴”是人。王雷将创始人团队的矛盾根源概括为3R-V规则:关系(Relationship)、职责(Roles/Responsibilities)、回报(Rewards)与价值观(Value),组建创业团队时要思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死穴”是现金流。资金的两大来源是销售与融资。在运营当中要注意几个陷阱:亏本生意规模化,把预付款当真收入,未认真计算单位经济效益,过度依赖投资人的注资等。

春山资本董事合伙人唐海松以目前在AI、网络、航天航空、生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为例,对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展望。他认为科技本身无好坏之分,未来的科技将会主宰我们整个未来的生活。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卢向华教授则围绕“技术驱动的创新逻辑”,在剖析技术进化与创生过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组织如何驱动技术的指数发展。卢向华教授指出技术的进化和创生都是建立在技术元素的交叉组合基础之上的,随着技术元素数量的增长以及不断模块化,必然会使得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指数化增长趋势,并导致技术的加速回报定律。而技术发展的这一特性也会造成在同一技术范式内,竞争持续加速并且价格不断降低,通过技术与商业元素的组合创新是企业持续生存的唯一路径。

最后,我院管理科学系王安宇副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讲。王安宇副教授总结了近年来常见的六个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基于“情景化”的价值创新;以“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客户关系打造;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新业务衍生;以“赋能”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打造;以“交叉补贴”为线索的收入来源探索;以及“计价方式”的创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秉承“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学术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的光荣使命,借助商学院校内外资源的优势,构筑了“聚劲杯”创业大赛平台。日前,2019“聚劲杯”创业大赛已正式启动,本次赛事侧重于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为创业者搭建金字塔型培育体系,营造商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打造创新教育生态系统。

为期两天的创业课堂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了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教授们从理论层面为大家剖析了创业方向、勾勒出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业界大咖则从实践出发呈现了一系列精彩案例,分享了商业模式的构建之道以及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点,为大家带来深层次的启发。多维度的思想干货和实战指引必将助力本次创业大赛,激发创业新生代的不竭灵感。

复旦大学MBA项目

2019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