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2025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初赛第一场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顺院区拉开战幕。本届大赛以“管理赋能 以赛育人”为宗旨,不仅提供“百万头奖 千万总奖”的奖金/奖学金激励,更精心打造贯穿整个赛程的培育体系。这个新赛季,大赛还将为参赛选手提供“系统性科创赛训课程”学习机遇。本届大赛共有182个科创项目入围初赛,其中成长组99个(占比54.4%);天使组83个(占比45.6%)。
此外,本届大赛还在评审后台引入“AI评审助手”,结合企业背调信息、股权结构、营收数据、技术洞察、市场调研、商业模式、风险矩阵等全方位的真实信息进行系统性分析,为评审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前期筛查的工作效率。
冯天俊教授、岑岺主任为成长组初赛科技专场评审专家团成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顾问金珊、英菲尼迪资本合伙人陈小刚、新微资本管理合伙人陈顺华、国资研究院部长谢招煌、信恒投资总经理王云美、唯快资本合伙人沈佳韵、前海捷创资本合伙人赵娜、临港科创投投资总监寇潇潇、临港新片区私募基金投资总监金麟等颁发大赛徽章。
初赛亮点:硬科技项目云集
在第一场初赛“成长组科技专场”中,集结了人工智能、卫星及应用、信息网络、新兴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AI for Science、智能制造、电子核心产业等八大细分赛道共29个项目参赛。其中半数项目企业已获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55%项目企业已获PreA及以上融资;研发总投入近5个亿。引人注目的是,参赛项目中有三分之一已出海,出海范围覆盖东南亚、东亚、欧洲、中东、北美等13个国家。
29个参赛项目科技含量极高,不仅包含量子通讯、超高分辨率纯固态激光雷达等国际领先技术;更涉及解决“卡脖子”的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同时还覆盖了6G电感器、电芯片等国产替代技术。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0岁,70%获硕博学位,其中博士及博士后有21人。他们中,50%以上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包含清华系、复旦系、北大系、南大系、中科大系、哈工大系等科研团队,更有斯坦福大学校友创业团队。
赋能生态:管理助力科创腾飞
复旦管院院长助理冯天俊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复旦管院全面推进科创战略的实践成果、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的创办历程与复旦科创企业家营、出海加速营的办学理念。他表示,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已经成长为赋能长三角科创生态的核心平台,2025赛季将继续为参赛选手推出最新设计的系统性科创赛训课程,集结2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和投资机构链接机会的优质生态资源,广聚全球硬科技创业者、科研团队及高校创新力量,赋能广大科技创业者终身成长。
复旦管院科创加速中心主任岑岺介绍了本届大赛的参赛项目概况、赛事流程设计、亮点新增环节和大赛的资源支持体系等。为进一步提升办赛质量,本届大赛在初赛前引入了严格的初筛环节,重点关注项目的核心技术含量、社会价值导向以及实际可行性,入围项目较往年更优质,更符合“科创向善”的办赛宗旨。
复旦管院科创加速中心助理主任刘晨作为本次初赛入围名单的评选负责人表示,得益于5年来复旦管院建立的科创生态基础,以及多年来学院在科创产业链上下游积累的大量校友资源,大赛在每个项目所处的赛道上都得到了投资人、生态助力伙伴和产业相关校友提供的宝贵咨询建议,为评判参赛项目的科创属性和发展潜力起到了重要助力。
选手心声:以科技造福社会
参赛选手臧凯表示,他的创业方向源自博士课题,参赛目的是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社会难题。选手侯树凯则希望通过大赛找到合作伙伴,拓展业务领域。另一位选手杨中强调,大赛为企业提供了成长赋能、知识学习和市场合作的宝贵机会。
评委信峘投资总经理王云美指出,本届项目团队学历背景更强、产业经验更扎实,且更聚焦垂直领域技术应用。唯快资本合伙人沈佳韵高度评价“AI评审助手”,认为其能快速提炼项目核心亮点,助力高效评审。
行业前瞻:创投与AI的下半场
大赛特邀常垒资本创始合伙人石矛发表主题演讲。他通过数据分析指出,AI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创业者需在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上深化战略。他强调,企业家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创业者需明确自身优劣势,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圆桌对话环节,专家们围绕“硬科技浪潮下的产业突破与融资之道”展开讨论。复旦管院科创加速中心助理主任刘晨担任主持,与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校友马剑鹏教授,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董事长、复旦科创企业家营校友杨跞,常垒资本创始合伙人石矛共同展开探讨。杨跞强调了机器人行业需突破硬件局限,聚焦场景应用;石矛则指出AI投资需前瞻布局与风险管理并重;马剑鹏分享了AI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范式,并指出团队生物学修养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刘晨总结表示,科创加速中心正通过战略、市场、人才、资金四维赋能,构建创新生态,助力硬科技企业应对复杂商业环境。
2025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不仅是技术的竞技场,更是智慧与资源的共享平台。复旦管院科创加速中心将持续推动投融生态建设,助力科创企业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为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首场初赛结束后,7月19日至21日将先后举办天使组初赛的生物医药专场、先进制造专场、科技专场。8月将于3日和12日分别举行成长组生物医药专场、先进制造专场。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