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以载道,刻照初心。方寸印鉴,领变华章。2025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40周年。复旦商科自上世纪初肇始,播撒管理教育火种,培育专业人才;1985年,复旦大学恢复建立管理学院。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进,代代管院人以“拓新”为笔、“领变”为墨,在中国管理教育史上镌刻了厚重且璀璨的篇章。
“诗书画印”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与魂,大众篆刻则是对传统篆刻的守正创新。10月23日,“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复旦管院恢复建院40周年大众篆刻作品展”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启幕,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31日。这场展览,以大众篆刻作品展的形式,开启了一场联结复旦商科历史和管理学院40年发展成就的文化表达。
本次展览由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大众篆刻分会指导,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大众印社协办,并得到上海巧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学生舞蹈团表演了他们特别为此次展览编排的开场舞《篆》,以翩跹舞姿展现篆刻之美。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策展理念与筹备历程。他表示,大众篆刻理念为篆刻艺术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感与大众性。展品以创新的形式展现了复旦商科深厚的历史积淀、表达了复旦管院不断追求创新的进取精神。“印章展现的,不仅是学院的成长史,更是中国管理教育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奋进历程。愿此次展览能让观众了解大众篆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了解中国管理教育的光辉发展历程,展望中国管理教育新的时代篇章。”
开幕仪式上,陆雄文院长代表学院接受了来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1952届校友李岚清同志为学院四十周年而作的珍贵印章。印章印面是“科教兴国”,边款是复旦管院的院训“笃学立业 厚德惠人”。李岚清老校友最先提出“大众篆刻”理念,倡导让“大众篆刻艺术扎根生活”。这场“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大众篆刻展,也是学院师生校友对大众篆刻这一创新理论的有益探索!
陆雄文院长向展览讲解志愿者代表颁发志愿者证书,并赠送《大众纂刻十八讲》一书。
方寸印记展现拓新领变之路
本次展览以商科发展历史为引,以“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为题,包括了“商科初创”、“发展变迁”、“拓新领变”、“求真卓越”、“缅怀与感恩”,“我是复旦人”六个展区。从传统材料到光敏树脂、玻璃微珠等新材料,从手工镌刻到激光雕刻、3D打印、彩色喷绘等新方法,展览作品以新理念、新设计、新材料和新科技,展现了篆刻艺术的时代感与大众性。
校训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造型源于复旦大学老校门,通过3D打印技术呈现,彰显复旦大学人文底蕴与创新精神。
校名印“复旦”,边款设计取“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意,印体正面和背面分别为复旦大学标志性雕塑日晷和复旦管院标识景观,寓意时光流转,不断奋进的复旦精神在岁月中薪火相传。
主题印由“印记管院 拓新领变”双印组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参与设计。其中,“印记管院”印融合了学院“印记永恒”捐赠墙活字篆刻形式;“拓新领变”印以学院政立院区建筑为造型设计,双印通过传统与现代对话,生动体现了学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精神追求。
“无科创 无未来”印将学院的科创战略理念融于印章创作,深渊镜创意象征科创发展的永恒动力。
“政立院区启用”印章,选用的是2024年政立院区启用时的气球回收处理后的环保材料,实现了从庆典元素到艺术作品的绿色蜕变。
“我是复旦人”展区点亮时代记忆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是复旦大学1952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的校友。主题词“我是复旦人”这五个大字就是李岚清老校友亲笔题写赠予母校的。
这一展区展出的是李岚清老校友捐赠给复旦大学和复旦管院的篆刻作品、题赠作品以及他曾工作过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8年和1959年制造的新中国第一辆“东风”轿车和第一辆“红旗”轿车的模型,还有包括李岚清老校友在内的1952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生合影和1950年工商管理系15名同学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照片。这些珍贵的作品,是李岚清老校友铭记和感谢母校教育之恩的深情表达。
展览现场,复旦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观众认真观展品鉴,沉浸式感受篆刻艺术之美,了解复旦管院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变革之路。
展陈中,还有一件“特殊展品”—复旦大学1925级商科会计系学生徐以楙的由李登辉老校长钤印签发的毕业证书。本次展览得到徐以楙校友曾孙徐志宏先生的大力支持,让珍贵史料得以现场展示。
复旦MPAcc项目校友金嘉玺用独特的“鸟虫篆”字体设计了一枚“复旦MPAcc”印。“我想表达的是守正创新的精神和理念。”金嘉玺表示,在设计中加入英文字母,既是挑战也是创新,“根据传统的结字规律进行设计,沿着‘守正’的路去突破传统。”金嘉玺希望“大家能驻足多看看,了解篆刻艺术并不遥远也不神秘,而是生动又可爱的。”
复旦管院本科生夏天韵同学是复旦大学大众印社社员,对大众纂刻一直充满兴趣。展品中的“银行学系”印和“会计学系”印就由她参与设计。造型出自《1926年复旦丙寅年鉴》中两系的合影,选用水晶材料,以彩色喷绘、机器刻制工艺制作而成。
“2008年,复旦管院在中国大陆率先推出了全面硕博连读制度。作为硕博连读学生,很高兴能够设计这样一枚特别的印章。”来自复旦管院硕博连读项目的王府璟同学不仅参与设计了“硕博连读”印,还报名成为了展览讲解志愿者,从创作者到解说者,积极向更多人传播大众篆刻艺术。
在当天举行的大众篆刻专题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合作推动大众篆刻的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闻动态
活动讲座
微信头条
招生咨询
媒体视角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