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十二次工作会议在复旦管院召开

2025年11月1日至2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十二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智时代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发展”主题,深入探讨统计学教育的创新方向、学科建设思路与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

探索教育新模式

会议开幕式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教育部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长期以来对学院统计系及全国统计学教育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陆雄文回顾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自1985年恢复建院以来的办学历程与发展成就。自恢复建院以来,尤其是过去二十年来,管理学院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院连续十年进入UTD全球百强榜单,2025年位列全球第66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MBA项目长期稳居全球前30,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排名在国际前列,学院的全球影响力与社会声誉不断增强。

谈及统计学科建设,陆雄文指出,复旦大学自1917年设立商科、1938年创立统计学系以来,统计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统计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近年来持续加强统计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提升科研与教学水平。目前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共有教师20人,科研产出丰硕,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

陆雄文强调,学院正积极推动“AI+管理”教学改革,将人工智能理念系统融入本科与研究生培养体系,在金融、营销、运营等专业领域探索“专业+AI”融合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希望教指委专家继续支持复旦统计学科建设,共同推动中国统计教育在数智时代取得新的突破。

以使命引领学科发展

北京大学房祥忠教授致辞。他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精心筹办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教指委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与成果。他指出,教指委积极推动本科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和商务统计专业建设,参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评审,先后组织或参与多届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评审和优秀教师评选工作,为统计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导。

房祥忠强调,统计学兼具基础性与应用性,是连接数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重要桥梁。面对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统计学教育必须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导向。他呼吁新老委员携手努力,确保教指委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为全国统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专题报告:从AI赋能到教学改革

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金勇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赵杨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金勇进教授作题为《植根实践土壤,点亮数据之光——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经验总结》的报告,系统总结了赛事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成效。该赛事覆盖97个国家和地区、1400余所高校、40余万名学生及近300家企业,形成了“赛课融通、产教融合”的教育创新机制。金教授提出“一中心、两融通、三转变、四成效”的体系框架,着力实现从“获奖导向”向“价值输出”转变,以赛事驱动教学改革、以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南京医科大学赵杨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南医大在AI赋能统计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他提出以“SMART”理念推动教学体系重构与创新,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案审核引擎”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科研训练与智能评估的有机结合,为医学院校统计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可推广的范式。

专题报告之后,北京大学邓明华教授组织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于报告涉及的内容开展讨论,并就统计学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交流。

学术交流:共促学科交叉融合

会议期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组织了专题学术交流会。系主任郁文教授介绍了统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师资结构与人才培养成果。他指出,复旦统计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持续优化本科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统计+AI”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科研水平与社会竞争力。系里师资结构合理,科研产出丰硕,办学使命与培养目标清晰。本科培养依托管院平台,近年报考与选读人数稳步提升;硕博项目学生科研活跃、论文发表持续增长,专硕DSBA 项目就业表现突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

在青年教师学术报告环节,9位青年学者分别汇报了在高维数据建模、时间序列分析、最优化算法、多重检验、可解释性建模、统计学习理论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复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的科研活力与创新潜能。与会专家对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课程建设、科研导向、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会议最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郑明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未来,学院将探索建立以社会影响力和学术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长期性的研究;同时加强统计与管理学的融合发展,深化AI赋能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统计学教育体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数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统计教育应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数据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统计人才,共同推动我国统计学科在教育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报名咨询
姓名
不能为空
性别
不能为空
电话
不能为空
城市
不能为空
公司名称
不能为空
现任职务
不能为空
年收入
不能为空
报考意向
不能为空
感兴趣项目
不能为空
立即预约咨询
提交成功
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