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亚洲管理年会在12月16日到1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盛会由管理学院主办,为期三天,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界人士。为了配合亚洲管理年会的成功举办,管理学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学院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到本届年会的准备工作和会务服务工作,以高昂的志愿服务精神圆满的完成了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广大与会代表的好评。
本届亚洲管理年会是我院二十周年院庆前所主办的重要会议之一。为了会议圆满举办,我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从队中挑选出了十多名英语口语非常流利的同学,并事先多次开会,做好了详细的分工并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每位志愿者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由于前期的准备充分,为服务好这次重要会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共为期三天的年会中,志愿者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分工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每天早上七点大家都准时到达了兰生大酒店的会议现场,负责前台注册、接待工作的同学以自己娴熟的英语与来宾彬彬有礼地交谈,帮助来宾解决各种问题;负责会场设备的同学在每次会议开始前半小时就已经接好了线并再次对投影设备进行了调试,同时主动与演讲人联系,将演讲所需的PPT等文件复制到计算机上,并根据需要进行投影。在整个会议的过程中,志愿者分布到各个会场进行会务服务,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来宾提出的各种要求,使各位来宾充分感受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主办方的热情与好客。在年会结束的当天,来宾们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志愿者的服务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以下是一些令人难忘的镜头:
镜头一:第一天上午志愿者王晓艳和陈笑盈同学的任务是在酒店大堂迎接与会嘉宾,并引导他们前往开会地点。她们站在酒店大厅的入口处,外面不时有阵阵寒风从自动转门里吹进来,有时冷的她们不禁打起了寒颤,酒店里的空调似乎也不起作用了。但是为了让来宾一进来就能看到她们,免去来宾四处寻找的麻烦,她们还是坚持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嘉宾们陆陆续续来到宾馆,每个嘉宾都在她们的指引下顺利抵达了会场。由于很多与会者并没有佩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参会卡,这给她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抱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她们仔细地辨认每一个进入酒店的顾客,观察他们的神态--是否在四处寻找什么?观察他们的着装--是否穿着较为正式?并观察他们的物品--手上是否拿着与会材料?
这三道程序的辨认确确实实帮助她们寻找到了不少的嘉宾。更为有趣的是,由于她们太投入的缘故,甚至把一些国外旅行团的游客也误认为参会嘉宾了。
镜头二:志愿者许芳、郑章帅、周挺、陆凤莲同学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负责来宾的登记和注册工作。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一位与会者早上才抵达上海,连住宿事宜也未安排好,拎着旅行箱就来到了酒店,并向他们询问住宿事宜。由于事先料想到了这种可能性,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冯勇老师已经提前派人搜寻了很多附近的住宿信息,从而及时给他们提供了住宿建议。还有一位与会者可能有些急事,向他们询问附近是否有中信实业银行的营业厅,他们耐心地向他指明大概方位以及可抵达的交通线路,这位与会者非常满意地离开了。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午餐的时间了,他们的工作本应到此告一段落了。但是由于担心还有些嘉宾可能会迟到,为了减少嘉宾的麻烦,他们还是坚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过了很久见到没有嘉宾再抵达之后,他们才来到餐厅。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开玩笑说:“真是迟到的午餐啊。”
镜头三:由于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延迟了比较长的时间,当天下午志愿者倪宏星、何玉玲同学发现自己负责的投影仪一直没有办法完全调试好,图像一直出不来,姜国平等其他自愿者一齐动手,在群策群力下立刻把投影设备调试成功,下午的三个会场的会议讨论顺利开始。
镜头四: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小插曲。志愿者洪俊骅、赵元珍、曾明晓同学负责的第一会议室的一位演讲者突然告诉他们说她只有slide(幻灯片),需要幻灯机,好在志愿者们之前已经想到这种可能,他们立即联系服务生,借来了国内已经不常用的幻灯机,那位来自香港的教授非常满意。
镜头五:第二天上午12点会议结束志愿者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有两位来自印度的博士要求将自带光盘里的PPT复制到电脑上。由于光盘问题很难读出来,大家试了三台电脑,最后使用了备用电脑终于读出光盘来,并把他们演讲所需的PPT复制到会议室的电脑上。帮他们解决完问题已经12点半了,午餐大家也是匆忙吃完,因为下午一点会议就开始了,大家必须在12.45到会议室进行相关准备。
镜头六:下午第一场讨论结束后,一位来自美国的教授希望在宣讲的时候同时播放他录制的访谈影片,可是投影仪却一直无法播放影片的图像。大家一开始以为是投影仪的问题,可换了机器后还是不可以,这位教授说放不出来也没关系,但志愿者们并不放弃,在试了多次后,结果换了一台手提电脑,投影仪终于出来了图像。大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因为第一天比较累,室内的空气也不是很好,很多的志愿者的喉咙都很疼,说话也有点吃力,但只要有客人向志愿者询问问题,志愿者们一定尽力帮他们解决。志愿者何玉玲和许芳同学第一天就有点低烧了,但她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到了最后一天,几乎每个志愿者说话都有点变音了,但大家从来没有抱怨过。志愿者顾静怡和曾鸣晓同学还在业余时间当嘉宾的向导,陪他们参观上海或购物;一些来宾把志愿者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有空就和大家聊聊天,还和大家留了联系方式,让以后有机会和他们联系。
最后一阶段的会议结束后,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讲座教授Dean William信步走到会务台前,和志愿者们一一握手致谢。“你们是一个很棒的团队”,热情的William 教授一面赞扬大家的团队精神,一面拿出了自己的最新专著《团队绩效管理》的中文译本,“我只剩下一本了,但我可以把这本书赠送给你们这个团队”。“知道如何分享这本书么?”教授意犹未尽,还想考考大家的合作能力。“当然,因为我们是出色的团队。”小小的难题显然无法难道大家。“To The Fudan Team for Good Team Work 。”教授在扉页的题词,这短小的话语应该是对几天来志愿者们努力工作最好的评价和总结。
管理学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队
管理学院03级硕士研究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