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位报告嘉宾 |
凤凰勇士勇闯郑和路
2005年7月8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思南楼三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题报告:西洋有多大——凤凰号下西洋见闻”。这次报告由上海市科协、复旦大学以及凤凰电视台主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团学联及其他相关单位承办。报告人有:凤凰号船长翁以煊,领队何明礼和郑浩以及摄影师黄睿。
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老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姚凯老师出席了此次报告会。另外,复旦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台湾同胞以及广大社会各界朋友也都参与了此次报告会。400人的科学会堂坐的满满的,座无虚席。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听众时不时对精彩的报告致以热烈的掌声。在报告的最后,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老师代表组办方赠送了精美的礼品给四位报告人。
 |
气氛热烈的现场 |
此次报告的目的是介绍凤凰号的四位船员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重走当年郑和征途的所见、所闻、所感。郑和于1405年7月11日自江苏太仓出发,历时28年,途经30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索与交流之先河。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领队郑浩概括介绍此次凤凰号的整个航程,第二部分由四位报告人分别讲述他们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最后由观众提问。
首先,第一领队郑浩向大家概括介绍了凤凰号下西洋的整个过程。凤凰号2004年7月24日离开了香港,历经7级风暴,8月6日驶到江苏太仓,8月8日举行启航仪式,凤凰号正式启航。2005年3月16日,凤凰号顺利抵达东非的肯尼亚的蒙巴萨,成功完成了此次航行。在这次航行过程中,凤凰号共航行了13000海里,途经14个国家和地区,船员们写了28万字的航海日志,拍了3000多小时的纪录片,留下了将近3000张图片,这些都成为了珍贵的、富有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意义的资料。更有意义的是此次凤凰号下西洋活动是国内唯一的一次以航海结合媒体的方式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接着,凤凰号船长翁以煊,领队何明礼和郑浩以及摄影师黄睿分别向听众们讲述了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翁以煊船长说在航海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作为船长,一定要智勇双全,船员们也一定要全力配合船长,所有的人都要学会如何在船上生活,如何发挥团队力量。凤凰号在整个航行过程中,遇到过越南守军的枪击、在马六甲海峡经马来西亚至泰国这一航线的海盗杀人事件以及南海政治问题。除此之外,海上的自然条件有时也是相当恶劣的。
第二领队何明礼向听众讲述了他们在海啸期间的经历。在印度发生海啸时,凤凰号正在安德曼群岛,安德曼群岛的守军不允许他们停泊在港口,而要求他们在港湾里指定地点抛锚。也正因为如此,凤凰号才幸免遇难。在海啸期间,他们研究了当地土人的生活方式。当地土人已经快绝种了,个别部族只剩了100人左右,而且近一半的人染上了乙肝。土人使用的最先进的工具是刀和剑,他们之所以能生存到现在是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四位成员还发现,对印度安德曼群岛的最早的描述为中国元代人所做。
摄影师黄睿是一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现在在上海记者站工作。他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克服船上缺少淡水、青菜、水果,长时间无法洗澡、自然条件恶劣等艰难,做好本职工作。黄睿每天要完成拍摄、剪片子、编新闻等工作,十分辛苦。虽然船上条件艰苦,但还是与其他三位英雄坚持到了最后。黄睿真切地感到人在自然的威力下显得太渺小了,生命可贵!
活动的最后一部分是听众提问时间。四位船员对所有现场的听众以及网友的问题一一作答。最后,他们每人用一句话总结了他们的航海感触:黄睿希望外国人更多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翁以煊船长觉得海里有好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年轻人学习;郑浩领队说以前对海的了解不够多,通过这次随凤凰号下西洋知道了大海蕴藏着无数危险,要正确地认识海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何明礼领队感到很为郑和在途经国家和地区留下的痕迹不多而自豪,这说明当年郑和能够谨慎运用力量,成功地完成了外交任务,为我们做了典范,我们应该理性的运用自己的实力,维护世界和平。
这次凤凰号下西洋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胸怀、眼界和实力,也显示了四位船员的英勇和智慧,是国内唯一的一次以航海结合媒体的方式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我们在为四位英雄称赞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们这种排除万难、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在报告结束后,很多同学还在bbs上投条反馈信息,感谢管院团学联安排的这么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感谢我们的团学联的同学为组织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